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港元又到“生命线” 金管局再次果断出手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
作为全球楼市泡沫最大的城市,香港面临着两难选择。
2018年4月到8月,香港金管局为了稳定汇率,出手27次,共买入约1035亿港元。结果,到了下半年,香港房价出现了十几年来的罕见下跌。
时隔半年多,这种压力再次出现。
3月8日,港元再次触发了联系汇率机制下7.85港元兑1美元的“红线”。因此金管局向市场沽出美元,买入总值15.07亿的港元。
港元又破“红线”,香港金管局时隔半年再出手
香港目前的汇率浮动区间是在2005年5月确立的:港元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改成区间调控,区间设定在7.75-7.85:
1、设定7.75为强方兑换保证,当港元涨破7.75,香港金管局会卖出港元,买入美元;
2、设定7.85为弱方兑换保证,当港元跌破7.85,香港当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自2005年之后,虽然经过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港元汇率此前从未逼近7.85。但从2017年开始,美元对港元汇率不断上涨。直到去年4月12日突破7.85,让香港金管局13年来首次买入港元。去年4月12日至8月28日期间,香港金管局合计出手27次,共买入约1035亿港元。
货币贬值,意味着资本正在逃离该地区。
理论上来说,由于香港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港元的利率应该无限趋近于美元的利率。现实中,真正有参考意义的是HIBOR(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而美元在海外市场真正的市场利率则是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3月期利率,所以需要用HIBOR和LIBOR的利率走势来判断市场的流动性。
在过去的两年,香港HIBOR3月期利率一直低于美元LIBOR3月期利率。2017年之前,HIBOR高于LIBOR几十个基点(1个基点=万分之一);到了2017年中,美元LIBOR大约高于香港HIBOR60个点;再到2018年,则拉大到了100个点。美元利率的上涨,是由美联储持续加息引起的。
港元HIBOR在2018年经历一轮上涨后,进入2019年,香港HIBOR利率再次大幅下滑,和美元LIBOR的利差也再次扩大到1%左右。
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3月期)
美元LIBOR3月期利率
这意味着,持有港元的无风险回报比持有美元要差1%。对此,商业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
3月9日,香港金管局解释称,这一次,港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主要是因为十二月底年结过后,银行对自己的需求有所下降,一直银行同业拆息偏软,港元和美元利息差明星扩大,引发市场人士买美元卖港元的套利活动,带动港元逐渐转弱。
市场对港元资产的态度,从港股通流入金额的锐减也可以看出:
香港楼市怎么办?
联系汇率看似简单,只要突破“红线”,香港金管局稳汇率只管卖出美元买入港元就行了。但宏观政策的目标,从来不是单一手段就可以完成,其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香港而言,货币政策的取舍就不得不面对“房间里头的大象”――香港楼市。因为,维持港元汇率,意味着利率上升,可能威胁到高高在上的香港楼市。
作为全球房地产泡沫最大的地区,香港一直被高房价困扰着。近年来,香港出台了针对第二套住宅印花税加征至15%、非香港公民额外征收房价15%的买家印花税的政策、多次提高首付比例、收紧开发商融资贷款,可是,住宅价格不但没有下调,反而持续上涨。
直到去年,香港金管局为了稳定汇率出手27次,香港房价才出现了十几年来的罕见下跌。
2018年6月至9月,港岛、九龙、新界A类私人住宅售价分别下滑3%、7%和4%。到了12月,全港住宅销售总额仅为241亿港元,同比下降53.7%。成交量方面,全香港12月住宅销售量大减至2060套,上年同期为5337套,同比下降61%。
而从2018年8月高点以来,香港房价已下跌接近10%。经历了近10年牛市的香港房地产,寒意渐浓。
实际上,香港面对的困境,正是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紧紧盯住美元,导致香港没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由于香港市场资本自由流动,在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要稳定港币汇率就必须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就会打压高企的房地产泡沫。
面对房价下跌,香港特区政府表示不会救市,因为涨了十多年的房价,已经成了压在香港人头上的巨石,稍微降一点,也是好的。
但对于已经买了房、或者靠房地产赚钱的人来说,则不是好事。在福布斯2019年香港富豪榜单上,全香港最富有的50人中,有23人的财富在去年下降。
新年之后,香港楼市又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不巧的是,又恰逢金管局出手稳汇率。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9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