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盯着亚欧美!疫情冲击下非洲货币跌幅竟最猛?
非洲各国官方发布数据统计,截至东部非洲时间26日20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46个非洲国家确诊总病例数已达3153例,其中包括82例死亡病例。目前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布基纳法索、加纳、塞内加尔共8个国家病例超过百例。
尽管非洲大陆的疫情确诊数字,目前仍远远不如亚欧美三大洲。然而,金融市场似乎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该洲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随着疫情蔓延导致投资者抛售风险较高的资产,美元大幅升值,几乎没有新兴市场货币幸免于难。但非洲货币受到的打击比大多数其他地区都要严重,而且有迹象表明,未来的情况会更糟。
本月,肯尼亚先令、安哥拉宽扎和赞比亚克瓦查均跌至创纪录低点。加纳塞地和南非兰特也接近纪录低点水平。而尽管尼日利亚官方已经放手让奈拉贬值,但大多数投资者表示,奈拉还会进一步下跌。此外,埃及镑兑美元汇率今年虽有所上涨,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被严重高估。
包括加纳、埃及、肯尼亚和南非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下调了利率,以支持本国经济。这些国家的经济将受到封锁、工厂关闭、旅游业下滑以及出口需求下降的打击。一些国家政府承诺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加剧本国货币的跌势。
“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跌幅,”加纳首都阿克拉的Databank Group Ltd。的经济学家Courage Martey说。“这些非洲货币大多数依赖商品出口。诸如降息和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等保障增长的措施,将首先削减对当地资产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非洲货币当前的处境:
☆安哥拉
安哥拉宽扎本月已经对美元贬值8.8%。安哥拉是仅次于尼日利亚的非洲第二大产油国。考虑到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仅25美元,该国可能不得不让本国油价进一步下跌。标准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安哥拉货币面临的压力意味着,该国有可能在3月27日召开的下次货币政策会议上背离全球宽松的趋势,转而不得不加息。
目前,安哥拉外汇短缺已经越来越严重。宽扎的黑市汇率已跌至650宽扎比1美元,比官方汇率约535比1低了近20%。安哥拉天主教大学经济学家gracoso Domingos表示,央行当前“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维持宽扎的稳定”。
☆埃及
过去一个月,在新兴市场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的情况下,埃及镑表现强劲。埃及镑是继缅甸货币之后今年全球最坚挺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2.1%。但它显然正变得越来越被高估,这意味着下跌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aiparan Khurana和James Lord在3月17日表示,投资者应减少对埃及镑债券的敞口,因为埃及镑不再便宜,特别是考虑到埃及央行自7月以来已降息650个基点。
☆加纳
直到2月中旬,加纳塞地还一度是2020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兑美元升值逾7%。但如今,该货币已回吐了所有这些涨幅,并在本周跌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加纳央行3月18日将政策利率下调150个基点,至14.5%,为8年来的最低水平,并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信贷流动。
加纳政府已经向IMF和世界银行申请资金,以应对疫情的影响。如果这些资金到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安抚那些对加纳债务感到紧张的投资者。高盛集团本周说,加纳是石油出口国中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肯尼亚
肯尼亚先令曾是非洲最稳定的货币之一,但本周其创下了历史新低,虽然过去两天有所回升,但今年以来仍下跌3.6%。肯尼亚先令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压力,在该国央行本周降息后,实际利率仅略高于1%。该国监管机构还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近一半,至3.4%,同时政府宣布全面减税,以支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该国正在与世界银行和IMF就大约11亿美元的资金进行谈判。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于3月19日下调了奈拉的官方汇率,以跟随外国投资者使用的另一种汇率贬值,因为油价下跌加大了奈拉的汇率压力。但它目前仍维持着一个多汇率体系。一些分析师说,这还远远不够。高盛认为,要使奈拉汇率在今天的油价水平上保持稳定,需要600奈拉的汇率。
☆南非
南非央行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导致兰特和南非国债周三上涨。但周四,随着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回到政府疲弱的资产负债表上,兰特的涨势几乎被抹去。如果穆迪周五将南非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兰特下周可能也会受到冲击。穆迪定于当地市场收盘后发布一份评估报告,这可能导致南非失去其最后的投资级评级,并被排除在富时世界政府债券指数之外,该指数有大约3万亿美元的基金在跟踪它们。
☆赞比亚
赞比亚克瓦查是今年非洲表现最差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20%。该国受到铜价下跌和干旱的伤害。1月份,赞比亚的外汇储备降至13亿美元,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赞比亚政府的欧洲债券收益率也飙升至一个高点,表明许多投资者正在违约定价。NKC African Economics的Imggard Erasmus表示,如果赞比亚政府不与IMF商讨救助贷款,债务重组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4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