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预期续升美元“倒V”反转 美联储乐观发声叠加数据向好 多头打响99关口保卫战
周三(2月26日)亚市盘初,美元指数于99关口附近窄幅震荡。
周二(2月25日)美元指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跌,盘中刷新2月13日以来低点至98.87,美国通胀前景减弱,市场愈发预期美联储今年将会降息,不过美联储副主席表示现在揣测公共卫生事件的溢出效应还为时过早,达拉斯联储主席也表示尚未打算考虑降息,叠加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六个月高位,美元险守99关口。
通胀前景减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忧虑提高美联储降息概率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的担忧搅乱了金融市场,华尔街越来越相信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再次降息。
美国股市和利率周二进一步下跌,投资者担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损失惨重。尽管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但投资者还是调低了通胀压力风险,导致盈亏平衡通胀率降至三个多月来的最低水平。盈亏平衡通胀率央行官员用来衡量价格预期的指标之一。
美联储官员已经对通胀长期低于2%的目标表示担忧,盈亏平衡通胀率的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大压力。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华盛顿Cornerstone Macro LLC的合伙人Roberto Perli表示,市场认为这可能是短期的供应冲击,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全球总需求的风险,因此是通缩性的。这肯定会使委员会许多成员感到不舒服,并可能导致降息倾向。
美联储下次会议将于3月17日至18日在华盛顿举行。根据联邦基金期货,投资者目前并不预计美联储3月降息,但之后4月、6月和7月会议降息的可能性都相当大。
Evercore ISI副董事长Krishna Guha认为,辩论将归结为是像2019年那样再进行两三次25个基点降息,还是一鼓作气降息50个基点。他在2月23日的客户报告中写道,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附带更加激进的信号: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准备进一步大幅降息来抵御衰退势头。
美联储副主席:现在揣测公共卫生事件的溢出效应还尚早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美国中央银行一直在密切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要判断它是否会对前景展望造成重大改变“还为时过早”。
他表示,货币政策正处于一个好的位置,应该能继续支持经济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以及通胀率回到我们的对称2%目标。只要有关经济的最新信息与这一前景大体保持一致,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就可能会继续保持适当。
克拉里达称,公共卫生事件至少在第一季度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那里的生产中断可能会波及全球经济的其余部分。但是,现在尚无法揣测这种影响的规模或持久性,或者是否会导致前景展望发生重大变化。
美联储官员们正试图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的影响,该事件已经促使一些私营部门经济学家调低了对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交易员和套期保值者已经完全消化了基准利率到6月底之前下调25个基点至1.25%-1.5%的可能性。
不过克拉里达准备好的讲话并没有任何内容暗示美联储已准备好采取行动。
克拉里达称,美国经济状况良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按逐次会议的方式进行,并在我们评估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的适当路径时,监测我们近期政策行动的影响以及与前景展望相关的其他信息。
达拉斯联储主席:尚未打算考虑降息
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表示,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仍然过于混乱,无法说美联储是否需要降低短期利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处于白热化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当事情正在发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并且知道在未来三到四周,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一些不确定性就会消除,每当这种时候,我认为都值得耐心等待。
除非情况更加清晰,否则他不打算考虑调整货币政策。最近几周股市下跌时他表示,永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局势发生前我们的处境。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六个月高位,对未来的预期改善
由于消费者预期改善,美国2月消费者信心小幅上升至六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稳定的就业和廉价的燃油价格帮助美国人克服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担忧。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升至130.7,1月份数据向下修正至130.4.2月份数据低于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 经济预期指数攀升至七个月高点,不过现状指数跌至八个月最低。
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上升表明,由于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消费者仍然乐观。该报告还表明,消费者对汽车、住房和家电的购买计划均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有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新车,2.4%的受访者表示打算购买新房,两者均为多年高点。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的经济指标高级主管Lynn Franco在一份声明中称,消费者继续对当前状况持乐观态度。短期预期有所改善,加上稳定的就业增长,应足以在短期内继续支持支出和经济增长。
本周后期美国将公布包括GDP及PCE在内的多个重磅数据,需留意。
北京时间7:50,美元指数报99.00/02。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3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