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启示 创新物种与商业金融化的道路有多难?
排名全美私人市场第二大估值的独角兽公司WeWork成功占领了头条的位置,同时也迎来它的“至暗时刻”。
自今年8月开始,随着WeWork递交了IPO招股书之后,围绕在这家“独角兽”初创企业身上的光环就开始被一层层过滤,让一众投资者看到了它更真实的样子。
通过一轮上市前路演,首先被质疑的是WeWork市值的大幅缩水,因为1月初私募资金时的470亿美元估值,被修正至只有100亿-150亿美元。
很显然,一级市场资本助推后的估值虚高,通过IPO二级市场的审视后,估值下降不可避免。有分析就指出,经历了Lyft和Uber糟糕的IPO,投资人对于这种看似很有前景、但从未被证明(能赚钱)的商业模式都如“惊弓之鸟”。
WeWork甚至在招股书中称:“尽管我们不认为长期看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会增加,但我们的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并将继续绝对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家看不到半点迹象可以帮自己赚钱的企业,即使有着“独角兽”的光环或许也不具备多少吸引力。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备受外界期待的行业新星wework在IPO前遭遇市值大跳水,从470亿美元蒸发至150亿美元,直至日前官方宣布暂停IPO计划。不过这可能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日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更是将WeWork的上市失败,定义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威尔逊看来,这一事件的爆发透露出投资者已经不再愿意为创业者的过度投入埋单。而这一变化的出现,背后所透露出的则是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所流行的先烧钱铺市场,再寻找盈利模式的质疑。
对于WeWork撤回IPO申请,威尔逊所称的“为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提供慷慨资金的日子已经结束”,无疑也为现阶段部分互联网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倘若投资者真如威尔逊所预计,那么或许在互联网行业中还打着先期用投入换规模,后期再来思考盈利的企业,可能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没有新融资的情况下继续下去了。
从WeWork估值跳水到最后不能上市这件事情我们隐隐约约看出资本市场对于wework这种商业模式的担忧以及更多不认同,更能看出如今的投资风向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以往靠着砸钱堆市场然后慢慢找营收的商业模式如今并不吃香,资本更关注有可靠的、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更能赚钱的商业模式。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莱恩·舍曼(Len Sherman)评价称,“在我漫长的IPO生涯中,我从未见过一家规模如此之大的公司会产生如此一致的负面看法。”
这种新的商业物种未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快速扩张遗留的短板,在资本市场严格过滤后,露出真实的模样。
(原标题:WeWork启示 创新物种与商业金融化的道路有多难?)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2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