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575亿!央行首次TMLF操作正式落地

阅读 :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央行首次TMLF操作正式落地:1月23日,央行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这被市场形象地称为“特麻辣粉”。

  根据央行公告,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8年四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575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为何春节前进行该项操作?对此,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2019年1月13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节前落地此结构性降息操作,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18年12月经济数据显示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央行进行逆周期操作;另一方面,全面降准已经开启,货币宽松进入价格新阶段,结构性降息是全面降息的先行信号,也是逐步升级。”

  邓海清之所以认为此次TMLF为“结构性降息”,是因为在他看来,其利率低于一年期MLF利率15个基点,而期限却可以长达三年,相比于MLF而言确实是利率下调。

  记者注意到,作为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工具,在不久前的2018年12月,央行宣布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那么,TMLF较S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有何优势?“相对来说,TMLF主要是久期,降低商业银行中长期资金成本,由此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资金投放。”邓海清对记者解释说。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解释称,央行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型银行对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能够为其提供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增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还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并且在邓海清看来,此次货币政策操作可以称得上是“结构性降息”,这是2016年以来首次央行层面的价格下调,传递了以下一些信号,这包括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进一步体现,央行有意加强价格型调控的引导作用以及加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增强利率向信用传导等。

  邓海清还指出,与国外成熟的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不同,目前中国的价格型调控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货币市场的市场利率调整,2018年相比2017年的货币市场利率下降明显,但该层次对市场的信号和指示作用较弱;第二个层次是货币市场相关的央行政策利率调整,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第三个层次是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层次对中国市场的信号意义最强,但使用也更为慎重。

  在他看来,此次的TMLF操作类似于第二个层次,但仍有所不同,即没有调整存量利率,而是设置增量工具利率下调。相比2018年只使用第一个层次而言,价格型调控确实在增强。

  展望2019年,邓海清认为第二个层次的货币政策宽松落地概率很大,包括降低OMO利率、MLF利率等;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难度相对更大,主要因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未在2016年之后上调,导致目前的下调空间受限,因此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需要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

本文标题:2575亿!央行首次TMLF操作正式落地 - 中国人民银行动态-中国央行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entralbank/pboc/88720.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