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不确定性支撑黄金 但涨幅受强势美元牵制 美国政府和FED齐唱高调 并重申一禁区
现货黄金反弹,围绕国际关系再度紧张的担忧支撑了避险需求。但美元指数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限制了金价涨幅,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多名官员发表乐观言论。
北京时间20:23,现货黄金上涨0.58%至1737.42美元/盎司;COMEX期金主力合约上扬0.97%至1738.6美元/盎司;美元指数上涨0.35%至99.758。
最新的国际关系对峙引发新的市场恐慌。恒生指数下跌逾5%,领跌亚洲股市,欧洲股市低开,凸显出投资者的担忧。
这不免让人想起此前旷日持久的贸易纷争,一些短线炒家每天都在调整仓位,这让人难以看清趋势,但整体而言黄金看来受到支撑。
美国政府:无需进一步刺激,经济将在二季度触底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5月21日)表示,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武器库中仍有“弹药”,可以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遭受重创的美国经济提供帮助,尽管他怀疑是否有必要祭出新的举措。特朗普告诉记者:“如果我们需要,火力无限,但我们不需要。”
美国财长努钦周四表示,他认为美国经济将在二季度触底,并在三季度开始改善,四季度经济活动将出现巨大增长,“当经济从停摆状态的低水平回升时,就会出现非常、非常大的增长。所以,我认为你们将会在四季度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可以称之为巨大的——增长。”
在冠状病毒蔓延之际,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提振经济。美联储将利率下调至零,并启动无限制购债,还推出了旨在确保企业和个人获取资金的紧急贷款工具。美国国会则通过了近3万亿美元财政救助计划。
不过政府层面的刺激措施面临不确定性,民主党起草的另一项3万亿美元援助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但在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遭到反对。这一因素可能在未来加剧美元的波动性。
美联储为经济争取了时间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周四表示,联储迄今采取的行动通过放松金融环境为美国经济赢得了时间,不过,如果新冠病毒大流行和相关低迷持续下去,联储的努力可能会受到威胁。
克拉里达表示:“放宽金融环境正在为经济争取一些时间,直到可以开始复苏。措施带来的效果是否持久,关键取决于新冠病毒的演变过程及其导致的经济低迷将持续多久。”
克拉里达在纽约商业经济协会组织的线上活动中表示,仍很难预测经济走势,因为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境”,具体是哪种情境取决于控制病毒的努力是否成功。
他认为目前的危机对需求侧的打击或超过供应侧,并将减缓而非加快通胀。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经济将会增长,失业率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回落。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行动帮助支撑经济。克拉里达重申了美联储多位官员已经作出的承诺,联储将在必要时采取更多措施,并表示可能也需要再加大财政支出。
克拉里达还指出,收益率曲线控制是美联储可能用来管理长期利率的其他一些工具的自然补充。可能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将是美联储未来研究的一个主题,因为目前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央行都在采用这一做法。
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日益显现,不排除美国经济数据短期内可能会变得更加惨淡,但美联储已经竭尽全力减缓了这一进程,复苏前景相较其他发达经济体也更为明晰,有力地牵制了美元空头。
负利率非正确工具
美国失业保险金请领人数3月中开始创下纪录升幅,目前已累计超过了3860万。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周四称,4月失业率飙升至14.7%,但可以肯定该数据会进一步恶化,然后才会好转。
新冠疫情重创经济造成企业裁员,4月失业金给付增至至少162亿美元,是2月的五倍多。这个数字还是初值,美国劳工部网站上尚没有佛罗里达州和密西根州等六个州的4月给付数据。
威廉姆斯说:“我们不知道的是复苏将是何种形态,将需要多长时间。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更清楚地看到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包括汽车、高等教育、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他补充到,随着企业重新开业,将会有更多信息显示各个行业遭受的经济损失,以及经济复苏需要多长时间。
但威廉姆斯同时表示,他不担心美联储的举措会导致通胀,并称利率将维持在低位,直到决策者“确信”经济已经稳定,且已经回到实现美联储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的轨道。
他还表示,负利率将产生负面影响,“我们非常仔细地研究了美联储的情况。观点是,负利率不是现在该使用的正确工具。”(即便是在已实施负利率政策多年的欧元区和日本,收效也相当有限,业内人士对此质疑不断。)
尽管金融市场此前史无前例地押注,美联储明年年初存在微弱可能性将利率下调至低于零的水平,但美联储官员结合美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多次给出了否定观点,也增强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
现货黄金或升至1754美元
现货黄金可能自1717美元开启上行(iii)浪走势,短期阻力位看到1746美元和1754美元,它们分别是(iii)浪的38.2%和50%目标位。(iii)浪是自1691美元开启的上行((v))浪的子浪。((v))浪隶属于自1455美元开启的上行5浪。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gold/news/14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