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大量外汇储备
过去,人们强调国际储备的务实作用,即实实在在地用“真金白银”去满足进口、支付债务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危机,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外汇储备的功能。李扬分析了这些危机所带来的启示: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金融体系方面普遍存在脆弱性,而这些因素极易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一国货币的冲击。第二,在金融全球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由于国际投机资本规模异常庞大,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外汇储备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是徒劳无功的。第三,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小型的经济体的小货币存在的合理性已经逐步丧失。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发展中国家坚持固定汇率制方面的弱势,因此,全球形成了一个从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的潮流。这中间也出现了问题。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大大减少,也不必保有大量国际储备,然而,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在大规模地放弃了固定汇率制之后,他们的外汇储备反而快速增加了。现在,全世界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接近2/3在亚洲,而美元集团、欧元集团却在大规模地减少国内储备。同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对汇率的干预比过去更厉害了。
要解释这些现象,需要对储备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具体地说,目前发展中国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国际储备可以提高货币政策信誉,稳定汇率预期。根据新理论,国际储备主要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保持人们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保持政府对市场的最后干预能力。
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各国名义上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又通过高额外汇储备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难以对汇率走势进行准确的预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好的货币政策。此外,同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对汇率稳定的公开承诺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当局在拥有高额外汇储备后,对汇率稳定的非公开承诺更具有可信度。
第二,充足的国际储备可以弱化货币替代的风险。只要汇率是固定的,货币替代便难以避免。但是,在浮动汇率制和高额国际储备组合的情况下,货币替代便不一定有利可图,于是便不易发生。货币替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不利影响,会削弱一国的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从而使该国经济事实上成为货币强国的附庸。
第三,国际储备可以增加国家财力。迄今为止,很多人在评论中国的金融体系时,都觉得坏得不得了,但一想中国还有6600多亿美金的储备,人们对这个体系的信心就大大地提高了。这就是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财力的一种体现。
谈到中国的国际储备,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首先,中国国际储备的来源有四: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不明资金流入、国内居民(包括企业和居民)的外币存款。在中国的外汇储备统计中,掌握在居民手中的外汇存款是不算在内的。到2004年底,据官方统计,这笔外汇存款约2000亿美元,其中,居民和企业各占一半。另外,据美联储估计,还有约1000亿美元的现钞在中国流通。这些外汇资金都是历史积累下来的,其来源也难以说清楚。
本来,这笔外汇资金掌握在民间,居民一般不会拿来换成人民币。然而,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的说法不绝于耳,搞得人心惶惶,凡有人民币升值的传言,就会造成银行系统中居民外汇存款的净额减少。这些钱被卖给银行,银行再反手卖给央行,形成外汇储备的增加,而且,这笔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反映在当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第二,国际储备的收益。近来,坊间有关国际储备的很多说法,说中国的储备收益很低,积累那么多储备纯属浪费。由于储备收益的数字是绝对机密,货币当局不可能出面予以澄清,一般人也不知实情。但是,可以通过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流动数字来间接推测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状况。应当说,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是很好的,坊间的说法不可靠。
但是,并不是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没有任何问题。他说,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太大。它通过外汇占款使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大规模增加,而我们现在又缺乏对冲手段;第二,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以及由它引致的很多问题,导致了中国同世界很多国家,主要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摩擦增大;第三,是外汇储备的币种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等等。
根据上述分析,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外汇储备大规模的增加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只要亚洲地区不建立某种形式的货币联盟,只要全球货币制度不统一,除了美国和欧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尤甚,就必须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school/beginner/4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