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5月将举行大选 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欧洲议会将于2019年5月举行新一届选举,这一次的选举无论是对于欧洲人还是一般的投资者都非常重要,也从未如此吸引人的眼球。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将于2019年10月正式换届后卸任,加之极右民粹主义势力近年急速冒起,势必冲击新一届议会,掀起阵营对立,恐影响欧盟未来政治版图及势力分布。
什么是欧洲选举?
今年的投票将于5月23日至26日举行。鉴于英国打算离开欧盟,欧洲议会将有更少的欧洲议会议员,从751名议员减少到705名议员。
欧洲议会议员大多由立法者组成,他们与每个成员国的既定政党有关,例如英国的保守党。但在欧洲议会中,这些欧洲议会议员根据其政治立场加入了各种跨境政治派别。一个例子是,自由党通常加入ALDE集团(自由民主联盟和欧洲民主联盟集团)。
这些政治团体共有10个,他们对谁是欧盟委员会(欧盟的执行机构)的领导人最具发言权。
最近,欧盟推出了所谓的Spitzenkandidat(主要候选人)流程。 Spitzenkandidat系统于2014年得到应用,当时欧洲人民党(EPP)的候选人荣克成为了委员会主席。
但是,欧盟内部现在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在今年采用这一流程。
为什么这次选举很重要?
巴黎HEC大学欧洲法学教授Alberto Alemanno上周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告诉美国媒体CNBC,“下一届欧洲议会不会获得明显多数票。”
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两个主流政党,保守派EPP和社会党S&D(社会主义和民主党进步联盟)将失去多数席位。到目前为止,当这两个政党就决策方向达成一致时,他们有足够的席位来批准所需的任何立法。
但这可能因五月的选举而结束,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与其他政党达成协议。
“真正的挑战将是在两个以上的大型主流政党中找到妥协,”Berenberg的欧元区经济学家Florian Hense通过电子邮件告诉CNBC。
然而,他强调,尽管投票意向出现分歧,亲欧洲政党仍有可能在议会中获得多数票。
“民意调查仍显示主流政党占三分之二多数,”他说,“并且即使激进分子对欧盟有宏大的计划,他们也缺乏民主支持和共同立场来实现这些目标。”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种观点。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会周二的一份报告显示,反欧洲政党有望赢得三分之一的席位,并将阻挠欧盟日常正常运行,破坏欧洲的安全和防御,并最终制造可能破坏欧盟的事件。
有智库表示,反欧洲政党可能会共同破坏欧洲的合作,例如推动停止对俄罗斯的制裁。
“整体上会出现更多的政治波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欧盟委员会提案的准自动通过,”Alemanno说。
一般而言,欧盟委员会负责提出法律,然后由欧洲理事会会议上的各个国家的部长进行讨论和批准。然后欧洲议会对这些提案进行投票。
根据Alemanno的说法,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95%的欧盟委员会提案。他补充说,这远远超过美国立法者通过的百分比。
“我们将通过不太自动地通过提案,来见证欧洲决策进程的一种美国化,”Alemanno说。
赢家和输家
中左翼可能是最大的输家。近年来大多数全国选举也是如此。Alemanno解释说,这是因为选民认为中左翼在过去几年没有实现其核心原则,主要是降低社会不平等。
根据上述预测,在比例基础上,中左翼政治家可能会失去目前在欧洲议会中的6%左右的席位。
按照同样的原则,中右翼立法者将会在议会中失去目前的2%的席位。
最大的赢家可能是右翼和极右翼政党,包括欧洲自由联盟——意大利的反移民Lega目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人物
投票前要记住几个名字。意大利副总理兼Lega党主席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就是其中之一。萨尔维尼目前奔波于欧洲不同的城市,以寻求其他志同道合的政党的支持,包括波兰执政的法律和正义党,以期在欧洲议会形成民粹主义联盟。据报道,萨尔维尼自上台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
法国的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是极右翼党派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的领导人,她希望借助法国目前的公众骚乱提高自己在欧盟选举中的支持率。她没有参加选举,因为她想继续在法国议会工作。但她任命23岁的乔丹巴德拉(Jordan Bardella)为该党的主要候选人。
最重要的职位
这次大选将改选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洲议会议长、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这五大职位。
最高职位空缺可能会分散在欧洲各国。这可能会影响欧洲央行新行长的任命,马里奥·德拉基将于10月结束其职务。
投资者关心什么?
在投资者心目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将会出现多少政治波动,另一个是谁将执掌最高职位?
他们想了解在新的政治周期中,领导人将提出多少和什么样的提案。但也许,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欧洲央行新任行长的货币政策会产生强烈兴趣。与德拉基相比,新行长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这可能意味着欧洲央行将会加息。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9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