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脱欧协议若遭议会否决 英镑将面临哪六种情景
荷兰国际认为,被低估的英镑在最终复苏之前,仍有一段崎岖的路要走。该机构研究了各种脱欧情景和英镑可能的反应,认为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背后的原因对英镑影响很大。
英镑本周可能走软
荷兰国际预计,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可能性高达60%以上。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会英镑有利。如果英国举行大选,英镑可能会下滑。
对英镑来说,最乐观的结果是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欧元兑英镑可能降至0.85或更低。荷兰国际依然预期,2019年年底前会达成一项对市场有利的解决方案,可能令英镑走强,英镑兑美元升至1.40。尽管英镑现在极其便宜(已经成为G10国中最便宜的货币),但估值差距不太可能完全缩小,因为脱欧已经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如果不立即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由此引发的失望情绪可能导致英镑本周走软。
图1:英镑面临的六种情景
荷兰集团认为,特雷莎.梅不一定会立即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相反,可能会出现脱欧“B计划”,寻求爱尔兰问题上达成进一步的法律让步或保证,尽管尚不清楚欧盟是否准备提供这些让步。
如果反对首相脱欧协议的议员人数超过100位,将为议会未来2-3周内批准修改后的协议设置极高的门槛。
市场预期正在降温,限制了英镑近期的进一步上涨
无论具体反对的议员人数是多少,市场对立即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希望可能开始降温,帮助欧元兑英镑再次逼近0.90的水平。该机构的模型显示,目前没有短期风险溢价计入英镑,而2018年秋季的风险溢价为3-4%。因此,出现以上情况的可能性尤其大。
图2显示,欧元兑英镑汇率大致与其短期公允价值一致。这表明,在本周英国议会就首相脱欧协议进行投票前,市场出现了一些自满情绪。
对政府发起不信任票?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如果特雷莎.梅的协议遭议会否决,反对党工党将动议向政府发起不信任投票。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也不太可能对英镑有利。
荷兰国际认为,提前举行大选对英镑来说将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因为这将加剧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
如果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持续,或者工党上台成立新政府,英镑都不会做出积极反应。随着欧元兑英镑可能升向0.95,英镑将出现走弱。
对于最终的脱欧道路,议员具有最终话语权吗?
如果脱欧协议遭到否决,特雷莎.梅有3天时间向议会提交新的脱欧计划。这可能要对爱尔兰担保协议进行重新谈判,预计议员们也能就下一步脱欧进程发表意见。
对于最终的脱欧道路,目前有两种选择最为突出: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或者要求谈判达成更温和的脱欧立场(例如挪威式脱欧或永久化关税联盟)。没有人真正知道,是否有足够多的议员准备支持这两种策略,但几乎肯定都需要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需要注意的是,延长该条款需要获得欧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而他们明确表示这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假设欧盟愿意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或进行有意义的重新谈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利好英镑。
1.荷兰国际认为,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将是最利好英镑的结果,欧元兑英镑可能会跌破0.85,因为人们认为英国留欧可能性会上升。如果只能在特雷莎.梅脱欧协议和留欧之间做出直接选择,英镑的上行空间显然会更大。
2.达成不同的脱欧协议(如挪威式脱欧或永久关税联盟)。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相比第二次脱欧公投,这种结果可能并不利好英镑。首先,即使特雷莎.梅再次进行脱欧谈判能获得成功,也不能保证能获得议会批准,因为备受争议的爱尔兰担保协议不会消失。其次,英国留欧这种最积极的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也就是说,如果无协议脱欧成为可能,英镑最初的强势将受到限制。如果要在首相脱欧协议和留欧之间做出直接选择,英镑的上行空间显然会更大。
图3:英镑是被低估最严重的G10货币
英镑概率加权结果距离目前水平不远
荷兰集团还注意到,可能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以及相关的不确定性,也将意味着下一次英国央行加息将被进一步推迟。这意味着,英镑将在更长时间内缺乏英国央行政策的支持。
图4:根据荷兰国际的模型,英镑仍然被严重低估
荷兰国际看好英镑的中期前景,认为2019年年底将走高,而上涨幅度取决于能达成何种解决方案。如果英国能留欧,英国将大幅上涨。如果能达成某种形式的软脱欧,其涨势将更为温和。荷兰集团上看英镑兑美元至1.40.
英镑自脱欧公投以来出现暴跌。从中期估值看来,英镑现在已经成为G10集团中最为便宜的货币(如图3所示),英镑兑欧元被低估了20%。如果第二次公投决定让英国留欧,英镑兑欧元被低估的幅度将压缩至10%,这将使欧元兑英镑接近0.80的水平,英镑兑美元的投机性空头大量存在(图5)
不过,荷兰国际认为,即使出现英国留欧这种最乐观的情况,英镑也不太可能完全弥合目前的估值差距。这是因为,过去三年英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因脱欧遭到破坏。这也暗示,相比公允价值,英镑的上升潜力更小。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8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