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更趋向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一一登场亮相,这一全新提法和做法一直都是近日市场热议的焦点。在笔者看来,这不光是货币政策的一个新提法,而且也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创新措施。经过近些天的“播种”,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已开始落地生根。
全国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易纲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最权威的回答。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下一阶段,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实际上,央行在前期推出的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都是直达实体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6月初,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预计可以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优惠资金支持。预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与之前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此次新创设的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具备市场化、普惠性和直达性等特点。在市场化方面,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激励,但不直接给企业提供资金,也不承担信用风险。在普惠性方面,只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或发放信用贷款,就可以享受央行提供的支持。在直达性方面,央行创新的这两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联系,保证了精准调控。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再紧密结合近期央行推出的一系列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笔者认为,第一,今年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这个“更加”二字尤其体现在推动资金直达市场主体上。同时,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使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较之前更加强化。
第二,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绝不会绕开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力量,决不会因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而逆转。当然,后续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等制度,强化外部考核激励机制,彻底改变金融资源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体内空转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第三,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和提高信用质量。近期人民银行联合多个部委持续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这实际上就是宽信用的具体政策体现。而更为重要的是,宽信用的出发点是,金融机构一定要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即对信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四,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还有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其中包括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释放更多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专注投资中小微“双创”企业。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5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