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之下 伊朗发起了一场“货币革命”
当地时间5月4日,伊朗议会通过决议,同意伊朗政府及央行将其本币“清零”的计划。
与此同时,伊朗本币“里亚尔”也被改名为“图曼”。
伊朗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更换货币?
无奈之举
中东绝大多数国家自阿拉伯帝国时代以来,都使用“第纳尔”,相当于人民币或美元中的“分”,1戈赫兰相当于100第纳尔,1图曼相当于100戈赫兰。
伊朗央行表示,将花费2-5年时间完成货币改革,在此期间新旧货币将“并行不悖”。
其实“图曼”并非伊朗央行或政府向隅虚构的“新生事物”。
自2017年甚至更早,伊朗国内市场、民间就自发用“图曼”这个相对较大的货币单位来结算。商家、小贩和普通顾客讨价还价都会用“图曼”,而几乎不会提到越来越不合时宜的“里亚尔”这个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此次伊朗将本币名称改为“图曼”,也是把民间约定俗成已久的“黑单位”转正。
当然,“黑单位”时代的“图曼”,只是“缩一个零”,即1“图曼”等于10第纳尔,此次一下缩掉4个零,手笔着实有点大。有当地经济学家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当局认为通胀和经济危机还将持续,与其一次次“清零”,还不如“一步到位”。
清零多有镜鉴
纵观全球近现代金融史,对本币“清零”的例子不少,但成功达到稳定经济、金融和汇率初衷的还不多。
二战期间由于经济被摧毁,加上滥发过度,德国本币“帝国马克”变成废纸,战后西德当局重新发行新的西德马克,并采取了大幅度“清零”措施,取得不俗成绩。西德马克成为冷战后期全球著名的稳定本币,以至于欧元区成立时,不少德国人对西德马克仍旧恋恋不舍。
阿根廷比索战后四次“清零”,但该国经济、金融至今萎靡不振;巴西的情况也仅比阿根廷略好而已;委内瑞拉1997年“清零”3个,当时该国通胀率为24000%,而如今却已高达815000%。
伊朗此番“清零”计划,能否改变因制裁、禁运、经济结构畸形和疫情影响等造成的综合性危机,仍需要观察:眼下的挑战的确不小,这也需要其奋力突围。
伊朗官方对此也有清晰认知,所以同步推出了诸如鼓励经济结构多元化、推动私有化等综合性改革措施。但显然,要克服这场综合性危机,伊朗还需加倍发力。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4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