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银维持利率不变 扩大资产购买 但市场质疑政策有效性 美元兑日元冲高回落近90点
周一(3月16日)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但是提高ETF年度购买目标,且承诺将采取额外宽松措施。受此影响美元兑日元刷新日内高点至107.20。但是因市场对日本央行政策有效性持怀疑立场,美元兑日元随后回落近90点至106.34。现报106.40,跌幅1.09%。
日本央行利率决议要点提炼
① 维持利率不变:日本央行利率决议维持不变,维持10年期日债收益率目标在0%附近,将采取额外宽松措施;本次会议投票比例7:2,审议委员片冈刚士和原田泰反对收益率曲线控制的决定;行长黑田东彦将在北京时间15:00召开新闻发布会
② 下调经济评估:日本央行下调经济评估,与日本政府措施相结合的政策将会为经济提供帮助;经济活动近期表现疲软,主要因卫生风险影响,由于海外经济放缓,出口和生产下滑,央行政策和政府措施将支撑经济
③ 推出新的贷款方案:日本央行推出新的贷款方案,加强了在资产购买上的立场,新的借贷项目利率为0%,期限为一年;调整企业债、商业债券购买规模,将引入新的企业融资操作;将会继续购买更多的CP、企业债直至九月末
④ 提高ETF年度购买目标:该央行提高ETF年度购买目标,将年度ETF购买目标增加6万亿日元,总规模达12万亿日元,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购买目标提升至1800亿日元
⑤ 通胀预期大体不变:尽管金融环境整体宽松,但企业融资宽松程度部分下降;从长期来看,通胀预期大体不变,但近期的通胀预期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疲软,预计经济活动会最终回归温和扩张趋势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令市场感到失望
尽管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令市场感到失望,在全球央行都在紧急降息之际,日本央行迟迟未作出行动,可能会加剧日本的经济压力,这令市场的担忧情绪再度升温,因此美元兑日元短线回落40点。
事实上日本经济面临一系列风险,除了2019年第四季度GDP意外大幅萎缩外,此前公布的日本第一季大型制造业者信心降至近九年低位。
具体数据显示,1-3月日本大型制造业者信心降至近九年低位,表明卫生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扩大,此前经济已经难以维持复苏轨道。2月进行的政府调查显示,大型制造商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形势依然紧张,加大了决策者出台更多措施应对疫情危机的压力。受此影响,也一度推动日元大涨。
同时消息源称,尽管日本已强调奥运会将按计划举行,但政府和央行官员在预测今年的经济前景时,都开始更认真地考虑取消的风险。一位直接了解政府对此事想法的官员表示:“你需要为可能的取消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准备。政府将于4月份编制的经济刺激方案,可能会考虑到这种风险。”
此外此前美元兑日元一度跌至100关口附近,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可能会对依赖出口的日本造成进一步的拖累。
受此影响,市场猜测日本央行可能会跟随全球央行宽松步伐实施降息。
扩大资产购买使得市场担忧情绪略有缓解,日股一度大幅反弹,日元收窄涨幅
不过随后日本央行公布了新的资产购买计划,加强了在资产购买上的立场,新的借贷项目利率为0%,期限为一年;调整企业债、商业债券购买规模,将引入新的企业融资操作;将会继续购买更多的CP、企业债直至九月末。
同时提高ETF年度购买目标,该央行提高ETF年度购买目标,将年度ETF购买目标增加6万亿日元,总规模达12万亿日元,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购买目标提升至1800亿日元。
对此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Justin Low表示,日本央行似乎正在学习欧洲央行的做法,即维持利率不变,将重点放在市场流动性上,例如增加ETF的购买量,为受卫生风险影响的企业提供更多资金。
考虑到日本央行政策空间有限,同时持续降息已经对银行业利润造成挤压,因此扩大资产购买以释放流动性成为了日本央行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日本央行近期出台一系列释放流动性的操作,上周五日本央行表示,将通过回购操作购买5000亿日元(48亿美元)的日本国债。这将是该行本月第三次计划外的回购操作。
受此影响,日经225指数一度大幅反弹,涨幅逼近2.2%,但随后从高位大跌5%,收跌2.82%。
市场对于日本央行的刺激计划仍持怀疑立场,美元兑日元扩大跌幅
不过三井住友信托银行驻东京的市场策略师Ayako Sera表示,卫生风险不是经济或货币问题。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我认为日本央行在如何应对上苦苦挣扎。日本央行一直在加强其流动性操作和资产购买。
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Justin Low也表示,解决市场流动性及金融压力问题似乎是日本央行的首要任务,虽然这样的举措可能减轻部分疫情带来的压力,但整体上来看,对于阻止日元走强似乎不会有太多帮助。日本央行选择以欧洲央行的方式应对当前局势,这表明日本央行的政策储备已经耗尽。
受此影响,日经225指数迅速回吐涨幅,同时美元兑日元自107上方回落近60点。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4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