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股触发一级熔断!道指盘中大跌2000点 汇市掀起大风暴
周一,美股开盘全线下挫,道指跌约200点,科技、石油等板块大幅走低。标普500指数开盘后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 此次重挫使标普500指数自2月19日创下的高位下跌近20%,令11年前开始的牛市面临告终威胁。
21:49,美股触发罕见熔断后恢复交易。 美股继续下行,道指跌幅扩大至超2000点,日内跌约7.8%。不过很快道指跌幅缩窄至1500点以内。
纽交所三个级别的熔断触发值(按标普500指数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分别是:
第一级:标普500指数下跌7%,触发第一级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
第二级:标普500指数下跌13%,触发第二级熔断,同样暂停交易15分钟
第三级:标普500指数下跌20%,触发第三级熔断,当天交易终止
美国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的3个月之后推出了股指熔断机制。三十多年来的美股市场,此前真正触发熔断仅有一次: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18%,收于7161.15点,创下自1915年以来最大跌幅。2020年3月9日21点34分,投资者再次见证历史。倘若在4月1日之前完成20%的下跌,那将是史上以最快速度从纪录高位跌入熊市。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牛市的终结用了42天。
受油价暴跌影响,跟油价相关的板块个股大幅下挫。美股石油股暴跌,西方石油跌超43%,哈利伯顿跌超30%,斯伦贝谢跌超40%,康菲石油跌26%,英国石油跌22%,雪佛龙跌超15%。美股汽车股开盘下挫,特斯拉跌12.79%,蔚来汽车跌14.65%,福特汽车跌7.55%,法拉利跌6.53%。
汇市在美股开盘后也出现异动。美元指数DXY短线下挫20点,日内跌幅达0.85%,现报94.68。美元兑日元USD/JPY短线下挫近70点,日内跌幅达3.72%,现报101.41。
现货黄金不涨反跌,跌破1670美元/盎司,回吐日内全部涨幅;现货白银跌3.35%,现报16.74美元/盎司。
投资者避险偏好大涨,国债受到追捧。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暴跌25.1个基点,降至0.462%,再创历史新低。此外,美国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破1%。油价暴跌拖累全球股市,亚洲股市、欧股纷纷大跌。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VIX指数涨超40%,报59.52,触及2009年一月以来新高。 摩根士丹利称,一旦恐慌指数VIX升至60点或更高,美联储必须采取行动,否则会导致另一场大萧条;要想稳定市场,美联储不仅要降息,还要恢复官方QE。大摩表示:
“我们认为,在政策制定者通过进一步降低利率,扩大当前资产负债表规模和/或采取正式的量化宽松计划之前,股市将一直处于挣扎状态,但我们认为这些央行措施很可能会到来。”
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达101个 美国疫情恐进一步扩散
美国的疫情的发展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美国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达到511例(包括本土病例+撤侨病例),死亡人数增至21人。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称,为遏制疫情扩散,可能会封闭美国部分地区。华盛顿州受灾最严重,至少有116例确诊病例和18个死亡病例。 纽约州确诊106例,加州确诊102例。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3月8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截至欧洲中部时间8日6时(北京时间8日13时),世卫组织收到的各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达101个。
据生命时报报道,钟南山院士表示,估计全球疫情发展,至少延续到6月份。
在全球疫情冲击前景,沙特发动原油价格战,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之际,市场预期全球央行动作力度势将更大:丹斯克银行称,目前基本预测情景是,美国将会在未来2个月内将利率区间下调至0%-0.25%。
该行表示,美联储将会在3月降息50个基点,若降息决定提前进行也并不需要感到诧异。
不过,预计美联储将会排除负利率的选项,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更加强有力的前瞻性指引。而允许直接向银行注入流动性的行动应该被视为最后一招,这一举措只有在经济萧条和经济衰退时期分别使用过一次。只有在情况比目前更糟糕的背景下才会使用这一举措。
欧洲央行本周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据ECBWatch,欧元区货币市场当前计价欧洲央行将于6月前降息两次,上周为一次。
汇市掀起狂风暴雨,美元大跌后遭继续抛售
因油价暴跌30%、全球股市抛售使市场陷入混乱,汇市波动率暴涨,美元兑日元的一个月隐含波动率飙升至11年高点8.8%,而欧元兑美元波动率跃升至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0.5%。
美元指数今天暴跌,最多跌超100点,最低94.72;美元/日元狂泄超260点,最低101.54;欧元/美元最高反弹至1.1494;英镑/美元大涨,最高1.3199,逼近1.32关口。
分析认为,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担忧加剧,再加上市场押注美联储还有更多降息,使得美元持续遭遇抛售!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4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