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被恐惧支配!?这一市场疯跌不止 连分析师都惊呆了
周五(3月6日)欧市盘中,欧洲股市主要股指全线低开低走,截至发稿跌幅几乎都超过了2%。眼下,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尤其意大利、德国、法国的确诊病例暴增,投资者已经慌了,欧洲的银行股率先进入熊市!
欧洲疫情:法国欧洲时报社官方微博,截至巴黎时间3月5日20时, 欧洲地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5843例,相比3月5日8时增加1347例。其中,意大利增加769例至3858例,德国增加169例至547例,法国增加138例至423例。
截至德国当地时间3月5日23时30分,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数量进-一步上升到了565例,该国自此成为中国境外国家中继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后感染人数第五高的国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前曾表示,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已经确定,目前欧盟国家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等级已从中等上升至高级,这意味着疫情仍在持续扩散。
在欧洲股市全面大跌之际,这一市场今天跌疯了:美债收益率狂泄不已——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幅扩大,跌破0.8%,创新的最低纪录,日内下跌14个基点。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5个基点至1.39%,料将录得2011年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综合媒体报道,美债收益率的巨大跌幅和极快的下跌速度,让不少分析师感到愕然:
Federated Investors Inc。资深投资组合经理Donald Ellenberger表示,美债市场现正被恐惧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联储意外降息可能表明新冠疫情在美国可能会更加严重,这加重了市场的忧虑情绪。”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美洲区副首席投资官Solita Marcelli则表示,投资者希望美联储采取更为协调和果断的应对措施:“投资者忽视了美联储正在采取的行动,他们更关注美联储是否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更严重了,以及后续会不会采取更多措施挽救经济。”
摩根大通分析师Loeys表示,此前根本难以想象美债收益率的下跌速度竟会如此之快:“我以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大型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美债收益率将持续下跌并开始调整仓位了。无论美国经济如何发展,美债收益率最终都有可能降至零。”
从美联储紧急降息后股市的低迷表现以及鲍威尔的言论来看,经济放缓的风险颇高,交易员们也不敢放松,纷纷押注美联储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华尔街的策略师们也认为,美联储进一步降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问题是在何时执行。许多投资者预测美联储年中还会降息50个基点,摩根大通策略师Jan Loeys的预测则更为大胆——他认为美债收益率最快在今年降息至0%甚至更低。
Jan Loeys称,“降息越多,越容易陷入危机之中。从中期来看,美联储的弹药已经用完,而现在还在支出。到年底,利率有一半的可能为零。”
尽管美联储本周意外紧急降息,为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但是似乎没有安抚市场,反而加剧了恐慌情绪的蔓延……美国疫情的持续扩散,市场还押注3月还有一次降息: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ABC)报道,一名国防部高级官员周四(5日)告诉议员,美国国防部(系统)内已出现12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公布这一消息的是国防部负责卫生事务的助理部长托马斯·麦卡弗里。
不过,他并未透露出现疑似病例的具体地点,只说涉及美国国内及海外地区。
CNBC报道,Facebook公司4日发表声明称,西雅图的一名员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随后,脸书公司宣布西雅图办公区将一直关闭,直到3月9日。
报道称,感染者是该公司的一名承包商,最后一次出现在脸书位于西雅图的体育场东办公室的时间是2月21日。出于安全考虑,该办公区将一直关闭,直到3月9日。此外,公司鼓励该地区全部5000名员工本月剩余时间在家工作。
由于疫情的恐慌,隔夜美国股市又遭遇暴跌,道指收跌近1000点。美元也在持续下挫,日内最低96.25。由于美元的大跌,欧元趁机反弹,日内最高1.1278,为去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且隐含波动率飙升,一个月隐含波动率为7.7%,创15个月来新高,高于一周前的6.75%。
针对美股的展望,德银预计新冠病毒对美国宏观经济、企业收益增长的影响相对短暂,预计到今年年底标普500指数将涨到3250点。预计美股将会从高点回调15-20%,第二季度某个时期会是底部。
今夜,市场聚焦美国2月非农就业报告。有机构分析指出,美国2月非农就业报告可能显示疫情爆发前就业形势强劲。
2月美国就业增长可能放缓,但其步伐可能仍然与健康的就业市场保持一致。美国劳工部的月度就业报告无法完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因为美国疫情的蔓延是在2月底开始的,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疫情已经损及就业市场。
企业裁员依然较少,小型企业和服务业的招聘也在稳步推进。穆迪高级经济分析师Ryan Sweet表示,就业市场是经济的防火墙,如果想要度过难关,躲过经济衰退,就业市场不可以现重大问题。目前为止各种迹象都表现不错。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3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