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未来10年全球五大风险 全和环境相关
世界经济论坛在15日发布的《2020全球风险报告》(下称“报告”)中称,经济及政治极化将在今年加剧,各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世界各国领导人、企业界及政策制定者之间的通力合作,阻止对气候、环境、公共健康及技术体系的严重威胁。
报告认为,这说明世界不能坐等地缘政治无序状态的迷雾自动散去,“显然需要采取多个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的方式降低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调查的10年展望内容中,按照概率排序的全球五大风险全部为环境风险,为历年来首次。这五大风险包括,带来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及人命丧失等重大损害的极端气候事件;政府及企业采取的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的失败;人为环境破坏及灾难,包括环境犯罪,如土壤破坏及放射性污染;将对环境带来不可逆后果的主要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导致人类及工业资源的严重枯竭以及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及地磁暴等主要自然灾害。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格·布伦德(Borge Brende)表示:“政治前景被极化,海平面正在上升,气候诱发的火灾正在燃烧。这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修补、恢复我们的合作体系的一年,不仅仅是针对短期利益,而且是为了解决我们面对的深层风险。”
不平等加剧
据悉,《全球风险报告》是《全球风险倡议》的一部分,它将利益相关者整合在一起,制定针对世界最紧迫挑战的可持续、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的报告以正在加剧的不平等、技术治理缺口及压力下健康系统的影响为重点。报告警告,地缘政治的动荡及多边机制被放弃,对各方解决全球共同关键风险的能力造成威胁。
报告称,如果不立即关注社会分化的修复及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问题,各国领导人将无法系统性解决气候或生物多样性危机等问题。
同时?报告预测,2020年是全球各国国内及国际分化加剧、经济放缓的一年。为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各政府领导人及企业领导人亟需共同努力解决共有的风险。
“投资人、管理者、客户及雇员对各公司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各公司表现出对正在加剧的气候不稳定性的适应能力。科技进步意味着现在可以按照更高的精确性建立气候风险模型,并将其纳入风险管理及业务计划。”Marsh and McLennan Insights主席德姿克(John Drzik)说,“最近发生于澳大利亚及加利福尼亚的林野火灾等重大事件,正在向各公司施加更大压力,促使其采取应对气候风险的行动,与此同时,各公司也面临着更大的地缘政治及网络安全风险。”
报告还发现,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地球正处于更加危险的状态。报告重点指出80后人群视角所见的风险。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相比,80后受访者将环境风险视为更高等级的风险,包括短期角度及长期角度,几乎90%的80后受访者认为“极端热浪”、“生态系统破坏”及“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将在2020年加剧;其他年龄段受访者持有上述观点的比例为77%、76%及 67%。
80后受访者还认为,2030年环境风险造成的影响将变得更具灾难性及可能性。
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风险官季歌(Peter Giger)表示,亟需更快地做出反应,才能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不可逆影响,并且做出更大努力,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大量碳并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估计金额为每年33万亿美元。至关重要的是,公司及政策制定者应更快地向低碳经济及更具可持续性的业务模型转变。我们已看到某些公司由于未能将其战略同步于政策及客户偏好的转变而落败。转变过程中的风险是真实的,并且每个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减轻转变过程中的风险。这不仅仅是经济上必需要做的,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他说。
环境风险居首
报告称未来10年按照发生概率排序的前五位风险分别为:极端天气事件(如洪灾、暴风雨等);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地磁风暴等) ;重大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人为环境损害及灾难。
同时,未来10年按照发生影响严重性排序的前五位风险为: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大规模杀伤武器;重大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极端天气事件(如洪灾、暴风雨等);水资源危机。
而在全球风险的相互联系中,各方预测关联性最大的前五位风险分别为: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大规模网络攻击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故障;结构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严重和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重大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以及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食品危机和极端天气事件。
在各方最为关心的短期风险方面,认为2020年风险将加大的受访者中有78.5%认为“经济对抗”风险将加大,78.4%受访者认为“国内政治极化”的风险将加大,此外还有77.1%、76.2%和76.1%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在极端热浪、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破坏和网络攻击等方面的短期风险会加大。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3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