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涨 美股下跌 中国人撤离加澳等国 万亿美元或将流入中国
1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现报6.9385元,上涨0.04%;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现报6.9384元,跌0.03%;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较周一纽约尾盘上涨323点,而就在1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大涨近300点,创2019年12月13日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急速涨到70美元/桶关口,由于担心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潜在冲突升级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能源生产。据美国财经网站CNBC在1月7日报道,2020年伊始,升级的全球地缘紧张局势席卷而来,华尔街分析师警告称,美元资产抛售可能才刚刚开始,目前,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均跌超1%,且还在持续下跌中。渣打称,美元已经见顶并开始走弱,预计将在2020年下跌5%,预测美联储将在今年再次降息,建议投资者将黄金作为抗衡风险资产的长期工具。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自去年7月以来,包括美国、韩国、俄罗斯、印度、新西兰等共有24家中央银行降息,其中一些宽松幅度超过预期,低利率会降低货币对追求收益的投资者的吸引力。这体现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感到担忧,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以来,美联储不断“服软”降息,并拧开印钞机的水龙头持续地从金融机构手中购买短期美国国债及通过日常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让更多准备金回流到金融系统中,以避免美元现金市场的动荡局面重演,到2020年1月,这些操作在短短的4个月内就将放水近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并使得到2020年2月其资产负债表将会超过其有史以来最高的4.5万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在货币紧缩政策上彻底认输,第四轮量化宽松已经变相重启,进入疯狂印钱模式。
在美元市场的另一面,加拿大环球邮报近日称,加拿大也收到了一个闪烁的警告信号,这就是加拿大国债收益率曲线也出现倒挂,加元面临大跌,加拿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自2007年8月以来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负增长,而这也成为加拿大经济脆弱表现的一个最新进展。比如,出口放缓、财政赤字高企及石油行业陷入低迷等,同时,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创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和企业投资意外下降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据彭博社日前报道,目前,加拿大的一些出口商表示担心会受到影响,无辜受到牵连,比如,石油、农业、木材业和奢侈品这四大重要出口行业或将会遭受比较大的损失。
同时,据HuffPost Canada二周前报道称,加拿大破产人数飙升,破产与重组专业人士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的12个月中,有133923名加拿大消费者破产,比上年同期增长8.5%。该协会主席表示:过去几年来,包括房地产等高消费者债务水平和利率上升一直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
对此,加拿大公共政策智库弗雷泽研究所在报告中预测,加拿大经济进入萧条期或不可避免,根据加拿大统计局12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该国经济增速意外放缓至1.3%(第二季度为3.5%),这意味着,加拿大经济大跌萎缩了约63%,加拿大楼市的情况似乎更加悲观,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个季度投资下降了2.5%,而住房投资更是下降了5.9%,以对全球投资者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中国买家在加拿大投资为例,据艾伯特大学的最新报告,中国买家在加拿大的投资正在下降,2019年前9个月,中国买家对加拿大的投资额中的新交易数量从125笔下降到了68笔。而被誉为富远见的华尔街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也在最近建议全球投资者“要为最坏的市场环境做准备”,“保护自己投资的办法将是投资自己所熟知的领域”,对此,华尔街日报在近日分析称,中国买家一直在撤回从纽约、伦敦再到旧金山的房地产投资,但上述情况并非个案,该外媒预测称,中国买家在加拿大等全球楼市的撤资潮或将贯穿于2020全年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而部分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债和房地产市场撤出的国际资金却在强劲的流入中国市场。对此,亚太区执行董事表示,自A股被纳入明晟指数以来,有超5600个新开设的沪深港通账户通过北上投资,比如,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1月7日收盘,北向资金连续33个交易日净流入达1339亿元,而从更长远的时间范围来看,自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而这其中,有超过35%的外部资金是在2019年间净流入的,这些都表明国际投资者对A股信心增强。
对此,环球资产管理公司景顺称,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正式获纳入更多的国际化债券指数,预期此将吸引约1.2万亿美元资金在未来五年流入中国债市,因中国维持了人民币的高价值,也大幅提振海外投资机构加仓中国资产的信心。比如,据国际金融协会(IIF)在1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投资组合经理12月向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投资307亿美元,因主要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全球贸易进展促使投资者买入风险较高的资产,其中在12月,中国股市就吸引了101亿美元净流入。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3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