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债券投资价值凸显 国际投资者对参与中国在岸市场充满信心
新华财经上海9月18日电(记者杨溢仁)近年来,随着债市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债券市场持续受到外资青睐。尤其在“债券通”上线、人民币债券先后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大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以其海量的规模和较高的收益成为了国际投资者眼中不可多得的“掘金热土”。
继彭博-巴克莱指数之后,日前摩根大通将中国国债纳入旗下国际指数,另据年初消息,富时罗素将在9月份评估是否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主权债券旗舰指数中。
分析人士多数认为,长期且边际地看,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和持有规模的确在不断增大。
外资流入趋势不改
目前大部分海外投资者进行人民币债券配置的主要渠道仍为CIBM和“债券通”。数据显示,近两年外资从“债券通”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已由8000亿元左右上升至逾2万亿元,境外账户数量也从2018年一季度的200余家上升至1200余家;近四年以来,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占比也从最初的1%-2%提升至3.5%附近。
另据债券通公司最新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2019年8月,“债券通”共计达成交易3338笔,涉及金额3386亿元,较7月增长68.5%,日均成交153.9亿元。其中8月29日成交237.6亿元,分别刷新了上线以来的月度成交笔数、月度成交量、日均成交量和单日成交量纪录。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在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近期取消投资额度限制。这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将再次大幅提升,国内债市和股市将更广泛地被国际市场接受。
机构普遍预计,此项政策将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境外长期资金。对于人民币债券市场而言,德银预期,其长期被动投资资金流入规模将达3.3万亿元。若将海外央行、金融监管机构投资计算在内,未来五年资金流入将达5.5万亿元。
不过,国内也有不少分析机构认为,外资在QFII的使用额度上一直较为谨慎。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QFII的实际使用额度仅为1113.76亿美元,占到3000亿美元上限的37.13%;即使在今年年初QFII额度限制增加之前,QFII的实际使用额度(1010.56亿美元)也仅占到当时额度限制(1500亿美元)的67%。因此,即便取消额度限制,外资借由该渠道流入的规模也难言迅速扩张。
中银国际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 对新华财经表示,管理层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一事将不会产生太大的利好推动作用。
“QFII和RQFII渠道的投资灵活性稍差,比较适合具有长期配置需求的大型国外投资者。”一位券商交易员称,“现阶段,具有备案耗时短,无进出资金限制和锁定期要求,也无需提前汇入资金和说明投资品种、金额等优势的'债券通’依然会在实际操作中更受投资者青睐。”
“当然,我们在理性判断政策效果和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资产的对外吸引力确实在不断增强。”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指出,“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急剧下行、金融开放提速、人民币汇率风险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动力仍将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
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2019年9月,全球负利率债券市值接近16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市总市值约30%,创历史新高。而9月12日欧央行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从-0.4%下调至-0.5%),同时宣布重启量化宽松的举措,大概率将令海外“资产荒”愈演愈烈。
“对于海外的养老金和保险机构来说,负利率增加了他们的资产配置难度(追逐久期和收益将变得更加困难),使其不得不面临'资产荒’的考验,因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和保险资金规模不断上升,其对长期限安全资产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张文朗坦言,“眼下,海外负利率状况的持续发酵,使得中美、中德利差不断走阔,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附近,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已然不言而喻。”
境外机构料持续布局
虽然目前外资在配置中国资产时也会有所顾虑,有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鉴于人民币并没有大幅贬值基础的判断,一方面,中国内需空间巨大(国内经济平稳活跃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城镇化、消费升级、开放战略和创新),稳增长政策也有较大空间,能够帮助稳定汇率;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充裕,政府在稳定汇率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再者,近期人民币贬值是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自发反应,也是汇率发挥其“自动调节器”功能的体现,适度的贬值有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帮助释放风险,是积极的信号。综上考量,业界普遍预计,后续仍会有更多的境外投资者通过日益便利的准入机制进入并布局中国市场。
德意志银行方面更预判,未来中国债券市场长期被动投资资金的流入规模将达3.3万亿元。若将海外央行、金融机构的投资计算在内,后续五年内的资金流入规模可达5.5万亿元。
渣打银行本周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国际机构投资者对参与中国在岸市场充满信心。渣打调研显示,86%的受访者表示“其机构正在投资中国在岸市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计划于2020年增加投资,63%的投资者认为中国在岸市场的重要性位于全球前三。
毫无疑问,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提速,与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政策的频繁推出,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外资流入的意愿和热情。
“市场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我们已看到这样的迹象――外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债券通’进入到中国债市,并成为了国内债券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主要买入国债,今年可能更多买入金融债,未来会不会进一步扩展投资范围和增加投资规模,这都是可以期待的。”兴业研究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判断,“中国的债市,从上述角度考量,应该还会有不小的上涨空间(跟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长期国债收益率相比较,中国长期债券的安全边际依旧较高)。中长期内,至少还有20BP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2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