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来临:中国央行跟不跟 会怎么做?
7月美联储降息几率大
自今年2月7日印度央行打响“降息第一枪”,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后,犹如多米诺骨牌般,全球多家央行接连开启宽松模式。新西兰、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宣布降息。7月18日,韩国、印尼、乌克兰、南非四国央行更是同时宣布降息。
而在7月25日的欧洲央行会议上,虽然欧洲央行表示保持利率不变(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在0%不变,边际贷款利率在0.25%不变,存款便利利率在-0.4%不变),但是已经了调整前瞻性指引,预期关键利率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将“保持或低于当前水平”。
同时,欧洲央行表示将在更长时间内将债券收入再投资,下令评估政策选项,包括利率分层制度以及潜在的QE,随时准备好调整所有工具来确保通胀以持续性方式朝着目标前进。而这也是自2017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明确释放可能降息的信号,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9月份降息1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84.7%。
在欧洲央行表态后,接下来市场最关注的就是7月30日和7月31日美联储的利率决议会议,议息结果将于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公布。虽然目前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周期已经走到尽头,但本次是否会进行降息、降息多少仍然充满变数。根据Fed Watch数据显示,预测7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0.1%,降息50个基点概率则为19.9%。
中国央行跟不跟?
全球多家央行开启降息模式的背后,则是经济衰退阴云密布,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对全球汹涌而来的降息大潮,国内市场也在讨论中国央行是否需要跟进。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比较低了,可能会更多从降低政策利率或者利率并轨的角度考虑,“定向滴灌”、“疏通传导机制”仍然会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降息主要是应对通缩危险,但现在中国物价走势温和,因为猪瘟等因素,5月、6月CPI都到2.7%了,所以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可以说接近黄金水平,即舒适水平。
此外,易纲还重点谈到了利率并轨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表示贷款基准利率淡出,由市场化报价利率来取代贷款基准利率。
广东地区某股份行交易员表示:
“利率双轨制也是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不通畅的原因之一。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通过银行间利率同时传导至债券和信贷市场,同时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如果政策利率下调(如逆回购利率下调),这一信号则会传导到信贷市场,但如果有一个官方利率,这个过程可能会面临传导不畅的问题。”
“而利率市场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思路更多是从LPR出发,但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认为:
央行未来可能指导银行LPR报价参考一揽子市场利率,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些调节因子。若美国降息,央行可能会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引导LPR来引导市场利率下调。
国金证券边泉水宏观团队发布的报告认为:
如果美联储7月降息预期兑现,认为中国央行也可能在 9 月份以后选择“降息”(降息方式以降低 OMO 利率、SLF 利率以及 MLF 利率等货币市场利率为主,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央行的降息或主要是考虑我们国内因素,美联储降息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并不是中国央行选择降息的主因。
上海地区某大型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
“从当前状况而言,降息的必要性并不大,但美联储等经济体的降息会给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更大的空间。针对市场上仍有流动性分层、信用分层、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不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实际利率偏高等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会更加精准、定向。”上
“从目前货币政策的实际状况看,更多能做的是给实体经济提供一个流动性良好的环境,但难以直接解决消费、投资需求不旺的问题,下半年财政政策也应该继续发力,加大发行政府债券,提高公共支出,稳定基建等。”
除了货币政策外,从目前央行的动作来看,持续推进金融开放也是中长期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自2017年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顺差出现缩小趋势,2018年一季度甚至表现为逆差,而这其中资本和金融账户则变为了跨境资本流入的主力。
近期央行、外汇局、商务部等监管部门也在通过一系列金融开放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放股票、债券市场,减少对金融机构股权比例的限制,增加境外机构的对冲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吸引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稳定跨国企业和全球产业链信心,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1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