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渐成全球趋势 但道阻且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近10年来,俄黄金持有量节节攀升,尤其是2018年。而据俄罗斯央行的最新数据,今年2月,俄黄金储备量较1月增加了100万盎司(约合28.35吨),为去年11月来买入黄金最多的一个月。
不止如此,4月2日,华尔街见闻援引《今日俄罗斯》的报道称,多家俄罗斯银行已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1、人民币外储占比跻身前五
IM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所有货币的外汇储备总额增至11.4万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不包括美联储持有的美元计价资产,如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此外,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规模降至6.62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去年9月底的61.9%下滑至61.7%,为连续第三个季度回落,并接近5年来最低。
而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0.7%,为2014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日元占比从2014年的3.6%上升至2018年底的5.2%。
随着2016年10月1日IMF将人民币加入其货币篮子特别提款权(SDR),并将其提升为正式的全球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正逐步上升,2018年四季度达到1.89%,首次超过加元,跻身前五。
嘉盛集团特许金融分析师Matt Weller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攀升至创纪录的1.89%,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近期全球央行的外汇配置变动。美元占有的份额虽有下降,但依然大致处于40年区间的中间位置。
嘉盛集团亚洲首席技术策略师Kelvin Wong告诉记者,尽管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但是暂时还不会削弱美元的影响力。大部分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铜、铁矿石与黄金,都以美元计价。此外,全球发行的债券约40%的份额为美元债券。由此可见,美元在国际债券与商品市场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俄多渠道弱化美元影响力
尽管美元主导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但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并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公信力备受争议。
近几年,各国纷纷开启“去美元化”进程。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俄罗斯是主要推动者。
俄罗斯央行近年来通过抛美债、买黄金的方式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去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元是有风险的,我们需要多样化的货币支付方式,同时,美国的国家债务也对美元构成风险。”
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俄罗斯几乎抛售了约85%的美债,从2018年1月的969亿美元降至11月的128亿美元。其中,去年3月至5月是俄罗斯抛售美债最猛烈的时期,累计抛售美债规模近810亿美元。
为了平衡抛售的美债,俄罗斯央行通过买入黄金、人民币和欧元来实现资产的多元化。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买入了274吨黄金,该数字占全球央行增持总量的40%。
由于俄罗斯央行储备变动的报告延迟6个月公布,4月1日,俄罗斯央行发布了其截至去年9月底的外汇储备报告。其中,人民币占其外汇储备的14.4%,高于上年同期的1%;美元占比为22.6%,低于上年同期的46.2%;欧元的占比从23.9%上升至32.1%。
去年10月,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在俄国家杜马会议上指出,俄罗斯应当由美元结算转向其他外币结算,并且提出了俄罗斯经济“去美元化”的三个主要方向。纳比乌琳娜表示,“去美元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国际贸易中更多转向由其他外币进行结算;第二个主要方向是,弱化美元在各银行储备中的作用;第三个方向就是提升卢布作为本币的吸引力,同时降低美元的吸引力。
对此,俄罗斯着手打造了自己的支付系统——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并向所有国际合作伙伴敞开门户。另外,俄罗斯央行国际合作部外国监管机构关系管理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沙波瓦洛夫在3月底表示,目前已经有多家俄罗斯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可促进中俄贸易结算服务便利化、简单化。
3、多国构建独立支付系统
除了俄罗斯,全球许多国家也开始构建独立的支付系统,在去美元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目前美元在所有外汇交易中占比高达88%,也是原油、黄金、基本金属、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结算货币,其中超过80%的原油都是以美元计价交易的。
而当下,各国在交易时基本都会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支付体系。
SWIFT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成立于1973年5月,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SWIFT会员为遍布200多个国家的上万家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间每日有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转移。虽然SWIFT体系的管理者声称自身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但实际上,SWIFT体系被认为由美国控制。鉴于SWIFT系统在国际银行间跨境汇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它经常被用来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美国曾强制利用SWIFT体系对他国进行制裁,要求SWIFT封锁、限制受制裁国的美元交易。
去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行动倡议——“朝着欧元更强的国际化地位前行”,计划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欧元使用,支持引导金融交易以欧元结算,鼓励开发欧元支付系统,加强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作用,挑战美元地位。
而中国目前在已经启动并运营了CIPS的同时,还为人民币和外币交易建立了PVP(支付-支付)系统,不仅如此,中国还与近40个国家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
金砖国家也已着手建设成员国零售支付与汇款平台框架,拟建立统一的支付系统“金砖支付(BRICS Pay)”。未来将出现整合金砖各国支付系统的特别云平台,连接这些支付系统的在线钱包以及类似Apple Pay的手机应用。下载该应用,用户无论持何种货币,都可以在任何一个金砖国家购物。金砖五国可以借此用本国货币作为流通和支付工具进行对外结算。
此外,伊朗和俄罗斯展开了“石油换商品”协议,委内瑞拉也在推行包括人民币、俄罗斯卢布和印度卢比等在内的全新国际支付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创新阵容,形成“去美元化”的协同合力。
橡睿信息咨询中心合伙人兼投资总监蒋舒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经济的发展需要本位货币的出现,然而这个本位货币并不天然是美元,也可以是多种货币。充当本位货币的国家固然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但是也因此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否则就会丧失全球对它的信心。“去美元化” 趋势虽然已经出现,但是绝非一个短期的过程,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本位币的历史来看,尽管美国经济总量早就超过英国,也还需要经历二战这样的国际局势剧烈变动,才完成了美元对于英镑的超越,目前正在进行的去美元进程无疑也会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news/10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