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风险事件中表现如何?是避险货币吗?
原标题:美元是避险货币吗?
建行金融市场部 刘猛
近年来,在部分风险事件发生时,美元指数出现上涨趋势,因此,部分投资者将美元列为避险货币。在目前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形势下,美元近期又出现了上涨趋势,似乎印证了这种判断。
美元真的是避险货币吗?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美元是否具有成为避险货币的条件,再观察美元在全球风险事件发生时币值能否保持稳定或强势,然后才能准确判断美元是否具有避险属性。
我们首先来看美元是否具有成为避险货币的条件。
一种货币要成为避险货币,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该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二是该货币的汇率可以自由浮动。美元符合这两个基本条件。
除了基本条件外,美元也拥有其他避险货币所具有的共同条件:一是经济体量足够大,美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一;二是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体系,交易量巨大;三是美国国内政治稳定,拥有安全的投资环境。
除此之外,美元还有成为避险货币的独特优势。一是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具有主导地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9年三季度末,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61.8%,远高于其他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美元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定价中被广泛使用,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达到88%,远高于欧元的32%和日元的17%。此外美国债券市场拥有世界最强的流动性,投资者使用美元可以毫无困难地进行债券交易。
三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具有利差优势。美国国债、日本国债和德国国债因其违约风险极低,被全球投资者视为无风险资产。但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相继采取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后,德国国债和日本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甚至成为负利率债券,与美国国债的利差逐步走阔。当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投资者将美国国债视为全球最佳的无风险资产,大量购入美国国债来避险,提高了美元的需求,推升了美元。
那么,美元在风险事件中的表现如何呢?
在确认了美元具备成为避险货币的条件,并具有独特优势后,我们再来观测美元在全球风险事件中的表现。我们选择2000年以来的全球风险事件,观测美元指数的走势,选取衡量市场避险情绪的标准普尔500波动率指数和传统避险货币日元作为参照。当风险事件发生之时,VIX指数会出现明显的尖峰状,反映此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作为传统避险货币的日元会因此明显走强。
我们发现,与美国相关的风险事件爆发时,美元指数并不会出现趋势性上涨,而是出现下跌。而发生在美国本土之外,与美国无关联的2006年伊朗核危机、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发生时,美元指数也没有明显的涨势,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避险属性。
只有两个事件发生时,美元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一是2009年12月,希腊主权评级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二是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决定退出欧盟。但这两个事件有其特殊性,事件发生后,欧洲市场的恐慌情绪大增,欧元和英镑等欧系货币大幅贬值。在美元指数构成中,欧元的权重为57.6%,英镑的权重为11.9%,欧系货币的走弱,美元指数有被动走强之嫌,此时美元指数走强是否因为其避险属性,存在争议,有待商榷。
在分析完美元在2000年以来风险事件中的表现之后,我们探讨下美元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新冠肺炎疫情于1月下旬在中国首先爆发,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为疫情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美元指数上涨,但涨幅明显低于传统避险货币日元。疫情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于2月19日,韩国、日本、意大利和伊朗等国疫情集中爆发,发展迅速,新冠肺炎疫情大有全球扩散之势。这一阶段中,由于担心疫情扩散重创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传统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走强。由于担心美联储通过降息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美元指数却整体走弱。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之初,美元指数的走势也并没有证明其具有避险属性。自3月9日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原油价格暴跌,美股多次触发熔断,资产价格持续下跌,触发了大量平仓和赎回交易,激发流动性需求,带动美元指数走强。美元指数近期的走强是由于金融体系大量的流动性需求推升所致,并不是因为避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并没有体现出避险属性。
美元虽然具备成为避险货币的条件,并且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全球风险事件发生之时,美元指数的走势令美元是否具有避险属性仍有争议。传统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避险属性的锤炼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美元能否成为公认的避险货币,还需时日观察。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urrency/usd/14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