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成立25年来,在促进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服务汇率利率形成机制改革、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李瑞勇近日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交易中心将牢记使命,把握全球市场加快融合、金融科技加快创新的历史机遇,落实好银行间市场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向实现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金融时报》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易中心从成立至今也走过了25个年头。25年间,交易中心的角色和使命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李瑞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在这25年银行间市场的建设过程中,交易中心始终遵循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时刻令自己的角色和使命与金融改革的方向、节奏保持高度一致。
1993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利率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为服务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1994年应运而生,标志着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初步建立。1996年,为解决当时银行同业拆借中出现的违规拆借、利用拆借资金投资股票房地产等问题,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交易中心基础上建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997年,为解决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违规流入股市问题,决定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进行回购和现券交易,由此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我国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上升,交易中心积极推动了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发展壮大。2009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交易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稳步扩大市场开放。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取得关键性进展,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交易中心分别于2013年、2016年承担起利率定价自律、外汇市场自律秘书处工作,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在人民银行领导下,我国银行间市场经过25年发展已成为支持我国汇率利率形成机制改革、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平台,在促进经济金融改革开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交易中心牢记自身使命,努力建成了境内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
《金融时报》记者:银行间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是我国金融市场浓墨重彩的一笔。交易中心在推动银行间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李瑞勇:交易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基准、培训等服务。在推动银行间市场发展中,交易中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务货币政策传导与宏观审慎监管,助力形成我国金融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不断丰富利率、汇率等银行间基准体系,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金融改革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间市场发展模式;及时为市场提供风险预警、为市场参与者化解风险提供解决方案等。
在25年的创业与奋斗中,交易中心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交易中心积极响应市场成员需求,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市场发展动能。
在产品创新上,进一步完善衍生产品序列,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交易;推出多个外币利率产品和外币拆借报价行业务,发布境内美元同业拆放参考利率;推出到期违约债匿名拍卖机制、回购违约担保品处置业务,加大市场化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创新发布“CFETS-BOC交易型债券指数”并创设指数产品。
在机制创新上,先后推出C-trade系列和X-trade系列标准化交易,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场外交易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经过不断完善,C-trade已成为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导性交易模式,市场占比超过50%;X-trade市场的参与度和市场份额也稳步提高。
在技术创新上,自建立之初就坚持以电子平台为载体,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前沿系统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覆盖本外币市场和交易前中后全流程业务的电子服务系统。去年,交易中心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已整体上线,今年6月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现券交易功能上线。
通过25年的改革创新,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实施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投资交易管理及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场所,交易中心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境内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具体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银行间市场规模迅速增长。1994年建立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量的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19年1至7月,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达到850万亿元,同比增长27%,在我国主要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交易量占比超过70%。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规模超过92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二是投资者队伍快速壮大。服务对象从以银行为主扩展到覆盖所有类型金融机构,在进一步便利国内金融机构的同时开始服务全球投资者。截至2019年7月末,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达到27492家,比1996年增长300多倍;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达到693家,比1994年增长128%。
三是产品和市场服务序列日臻完善。产品体系从初期的外汇即期逐步扩展至利率、汇率、信用三大类别,包括现货、远期、掉期、期权等20多个产品系列;服务序列从交易组织向发行、交易后处理、市场监测与自律等上下游延伸;交易机制从集中竞价模式拓展至场外交易模式,并陆续在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开发了标准化交易机制。
四是基准体系逐渐丰富。目前已形成包括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回购定盘利率、债券实时/收盘收益率曲线等在内的基准指标体系,涵盖基准指标、曲线类指标、产品估值、指数类指标等四大类细分指标。
《金融时报》记者:随着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壮大,其在推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传导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交易中心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李瑞勇:对汇率市场化改革来说,1994年统一的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为结售汇制度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动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顺利实现,也为外汇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市场基础。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交易中心从2006年起正式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2017年5月,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新增“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市场顺周期因素,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此过程中,交易中心不断升级交易系统,增加交易产品,完善交易机制,延长交易时间,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强市场监测,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全面的配套支持。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从银行间市场起步。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1997年推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也秉承市场化原则,利率完全随行就市。2006年,人民银行组织构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各类金融产品交易定价发挥基准作用,交易中心承担了计算和发布工作。此外,为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服务金融机构业务转型,2013年末和2015年中同业存单业务和大额存单业务先后启动,交易中心提供同业存单的发行、交易功能并作为大额存单人民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发行交易平台。
实际上,交易中心不仅为核心金融要素市场改革提供全方位服务,也承担着为支持货币政策操作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基础平台的职责。银行间市场依托电子平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定价、交易、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已成为引导市场预期、落实宏观调控部署、传导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平台。
对实体经济来说,交易中心目前虽然并不直接提供服务,但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帮助合格投资者实现货币资金在不同币种、不同资产、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期限上风险可控的高效配置,为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重要保障。
下一步,交易中心将根据人民银行统一部署,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服务汇率及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加大市场化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速。银行间市场在对外开放中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债券通的开通,成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扩大开放是如何影响我国银行间市场发展的?未来还将有怎样的开放举措?
李瑞勇:从本世纪初开始,交易中心就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200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极大促进了银行间市场的开放。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已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不仅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都已全方位开放,而且现货、远期、掉期、期权等各类产品也都全口径开放。
扩大开放对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银行间市场服务范围扩大。我国银行间市场目前直接为全球6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截至2019年7月底,银行间外汇和本币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分别达到100家和2087家,占外汇和本币市场投资者总数的14%和8%。
二是市场发展获得新动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持续提高。近期,随着彭博宣布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境外投资者的入市数量和交易活跃度呈快速上涨势头,市场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三是交易中心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在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交易中心从制度、模式和标准的学习者和跟随者,逐步成长为同行者和引领者。例如在技术领域,交易中心编制了《银行间市场业务数据交换协议》等三项金融行业标准,在市场交易全流程和市场成员间得到全面应用。2016年,以该协议为基础开发的两项报文由ISO 20022 RA正式注册和发布,是国际标准组织首次发布中国金融领域的相关报文。
四是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理念和实施方案。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为例,债券通从入市、交易、托管、结算到监管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创新,不仅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投资者架起了一座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桥梁,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理念和实施方案。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交易中心将牢记使命,把握全球市场加快融合、金融科技加快创新的历史机遇,落实好银行间市场扩大开放各项举措,不断提升服务国际投资者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向实现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赵洋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urrency/rmb/12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