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脱”不决拖累英国经济 金融机构先后出走
“脱欧”修正案,各方仍拉锯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2月12日下午在英国下议院发表讲话,通报她与欧盟布鲁塞尔的最新谈判进展,期待国会议员再给她15天时间争取改变。然而,进入四十五天倒计时,面对“脱欧”,英国政坛仍然是一团乱麻。
外界普遍认为,如果特蕾莎·梅在月底前举行的脱欧方案B的投票中再次失利,则此前在1月29日国会投票中获得的微弱优势将荡然无存。欧盟方面会据此认为,给英国再多让步也无济于事,而倾向坚持强硬的立场,这样会更加剧无协议脱欧的风险。
英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11日公布数据,显示英国去年全年GDP增长1.4%,比2017年1.8%的增速有所放缓。去年第四季度,英国GDP仅增长0.2%。英格兰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卡尼(Mark Carney)日前也警告,英国经济2019年只会增长1.2%, 有25%的概率可能发生经济衰退。目前,英镑因英国退出欧盟相关不确定性增加而贬值了2%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以及经合组织(OECD)在今年年初都下调了英国经济增长预测。世界银行曾预测,英国2019-2020年1.5%左右的基线增长预测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英国脱欧结果持续不确定的负面影响与2019年预算宣布的财政刺激的正面影响相互抵消。IMF首席经济学家Gina Gopinath在达沃斯论坛曾表示,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英国GDP下滑5%-8%。经合组织预期,英国经济在2019年将仅增长1.1%,而此前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的预期是1.3%。
伦敦金融城发声:“脱欧”拖不起!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凯瑟琳·麦吉尼斯(中文名孟珂琳)针对日前下议院的声明立即给凤凰网财经发来了书面回应。她说:“就像最后一粒沙子在沙漏中滑落,留给英国脱欧的时间又失去了一天。企业和家庭继续面对三月底是否无协议脱欧的不确定性。”
“政治家可能习惯于在第11个小时达成交易,但企业不能等到那时候。金融城的公司需要确定性---明确我们未来与欧盟的关系,以便在英国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锁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过渡期至关重要,因为这样才有时间完成这一复杂过程,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进展。”
孟珂琳也敦促欧盟出台过渡性的紧急预案。“欧盟监管机构解决合同连续性和数据流等避免断崖效应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可能会扰乱跨境金融服务,让公司在没有脱欧协议的情况下无法为客户提供服务。”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在国际债券交易、海外权益交易、外汇交易和跨国贷款等方面都雄踞霸主地位,每日市值8800亿英镑的欧元结算业务和与欧元有关3/4的交易都在伦敦进行,让欧洲其他城市难望其项背。然而,如果英国达不成脱欧协议,伦敦一夜间将失去进入欧洲单一市场的“金融牌照”,只能眼睁睁看着欧元计价清算业务的流失。而在与此同时巴黎、法兰克福、柏林、阿姆斯特丹、都柏林、卢森堡等城市却虚位以待,纷纷出台措施吸引金融机构落户。 “伦敦金融城昔日荣光难在?”的悲观论调时有耳闻。
与此论调相反,从2019年1月3日到1月28日,路透社进行了一项有关脱欧后搬迁计划的调查,结果显示乐观。包括伦敦132家最大或最重要的国际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公司和交易所。调查显示,即使在英国与欧盟无法达成协议、英国无协议脱欧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只有约2000个金融工作岗位需要或已经从英国迁至海外。该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家相信,欧盟和英国就脱欧谈判会达成某种妥协。他们也在等待最后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英欧将保持什么关系,然后再对搬迁问题做出最终决定。有的高管还认为:中国、美国经济对伦敦的影响超过脱欧。对这个调查结果,牛津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骑士基金高级金融分析师的张黎来表示质疑,“这项调查仅仅涵盖在伦敦从事金融服务工作的40万就业岗位中的0.5%的调查样本, 我在金融城的切身体会是一种普遍悲观的气氛”。
回想两年前脱欧公投那一夜,伦敦金融城灯火通明,很多人彻夜未眠。当笔者从伦敦市政厅脱欧投票点走出来,在金融城的小巷子里,遇到一位刚结束了熬夜的银行家。我当即问他对脱欧结果的看法,他的脸色铁青,就像发生了心绞痛,他说:“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个结果太意外了……” 脱欧,对于伦敦金融城和从业人员带来的冲击,难以预料,也难以承受,而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年,还在继续。实际上,很多难以忍受不确定性的金融机构已经做出了选择,欧洲银行业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都会迁离伦敦,众多金融机构也要重设欧洲总部。
先后宣布“出走”的金融机构
摩根大通已在都柏林购买了可容纳1000名员工的新办公楼。美国银行也曾宣布,将把部分目前设置于伦敦的岗位转移到都柏林。瑞银集团选择法兰克福作为英国脱欧后的欧盟中心,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大和证券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内的15家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将欧洲业务总部从伦敦移至法兰克福的明确计划,涉及共约1万个工作岗位,另有几十家国际金融机构计划两年内在法兰克福成立欧洲业务总部。德意志银行可能最终将大约6000亿欧元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的业务迁回德国。有数据显示,德意志银行在英国的资产规模相当于欧洲银行业在英国资产总规模的大约一半。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控股也计划将销售以及交易人员从伦敦迁至法兰克福,2018年6月该公司已经获得在法兰克福从事证券交易的许可证。日本知名制造商松下和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计划将欧洲总部从伦敦迁至阿姆斯特丹,后者可能涉及该公司在伦敦的2100名员工中有数百个岗位的迁移。日前,荷兰首相吕特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也确认,因为英国脱欧,约有250企业迁往荷兰。世界最大期货期权交易市场之一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也决定把欧洲地区最大的短期融资交易所(BrokerTec)从伦敦迁到阿姆斯特丹。
张黎来说:“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不可能等到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因为根本拖不起。一个原因是,申请欧洲当地的金融牌照需要时间,招募人才,组建机构也需要时间。不少金融机构保留伦敦的前端服务,而把后台、以及结算部门提前迁移到欧洲。”
早在脱欧之前,欧盟委员会就要求改革以欧元计价的衍生品市场的现行监管制度了。 2011年7月,欧洲央行建议修订其监管框架,提出了驻地条例,即一个离岸中央交易对手在任何一个主要的欧元产品栏目的日均净信贷敞口如果超过50亿欧元,亦或超过整体的5%,就应该在欧元区内注册、营运,这样欧洲央行便可对其进行监管,有必要时进行救助。2011年9月英国不得不与欧洲央行对簿公堂。至2015年3月,欧洲司法法庭(ECJ)判决英国胜诉,其理据是“欧洲央行并不具备监管证券结算体系的职能,其职能只限于监管支付系统”。时任金融城政策资源委员会主席的包墨凯认为,当时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英国尚属于欧盟成员国。如今英国选择脱欧,一直期待获得欧元结算掌控权的欧洲央行和欧元区决策者很可能因为情势变更,出于稳定欧元区金融秩序以及监管便利的需要而旧事重提,伦敦金融城将如何应对还不得而知。
伦敦金融城:如何在乱局中“突围”?
难道因为脱欧,伦敦在一夜间就会失去多年的优势吗?有哪些优势是不可复制,不会受到脱欧冲击?
张黎来认为,“伦敦成熟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比如大的律所、会计事务所、公关、媒体、人力资源等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短期内超越的,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应该不会轻易动摇。 但是与其他金融中心,比如纽约、东京、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城市的差距,在脱欧之后会缩小,原有的优势,特别是欧元结算业务因为政策性的因素很有可能要失去。不能复制不意味着不可替代。金融市场最讨厌不确定性,一个单边协议都要谈很久,何况未来英国要和这么多国家一一协商,市场等不及。”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凯瑟琳·麦吉尼斯(中文名孟珂琳)马上要到印度访问,继续为伦敦金融城寻找新的机会。
“不论是否脱欧,伦敦金融城的故事还要讲下去。”
房地产市场: 持续低迷
“脱欧”的迟迟不决,还影响了伦敦的房地产市场。2016年6月公投之后,英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让购房者持币观望,上市交易的房产数量也处于历史低位。英国央行曾在去年11月预测,在最坏情境下,无协议“脱欧”将导致英国房价下跌30%。
张黎来告诉凤凰网财经,以伦敦东部金丝雀码头金融城的租房市场为例。当地房源主要目标客户是金融从业人员,原来一室两厅的房子,去年每周租金是550镑,还供不应求,而今年一直降到450镑才能租出去,说明金融人士大量外迁,供大于求。而他住在伦敦西部Hampstead富人区的邻居,一直从事售卖五百万英镑以上的精品豪宅,在最近两年没有接到一个单子。面对脱欧的不确定性,专注高端地产的投资者裹足不前,不敢投资,以致于他的邻居已经考虑在举家搬到葡萄牙去了。
最大自贸区,英国无份?
拖不起的还有英国和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自贸协定谈判。日企在英投资额超过4百亿英镑,英国境内的日本企业有1千多家,员工总数超过14万人。两年前,特蕾莎·梅希望能与日本这个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就英国脱欧后的日英贸易协定达成共识。然而,日本仍在观望脱欧的进展,无意过早敲定未来的日英贸易合作。在英日自贸协定停滞不前的时候,欧盟与日本的谈判却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议会本周三(12月12日)批准对日本重大贸易协定,全球最大自贸区问世,明年2月生效。 这一双方史上最大规模合作协议的签署,被视为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英国脱欧危机背景下,欧盟发出的积极信号。
根据日欧自贸协议,欧盟和日本之间几乎取消了所有关税,将打造一个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规模三分之一的市场,消费者规模超过6.3亿人。协议也包括日本承认法国洛什福(Roquefort)奶酪、波兰伏特加(Polska Wódka)等欧盟200多种产品地区认证。经过若干年的过渡期之后,日本将取消对若干种欧盟奶酪的高关税。在汽车行业,协议规定在7年过渡期后,日本汽车可自由进入欧洲市场。
截至目前,通过与欧盟达成的40个自由贸易协议,英国与71个第三方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协议。贸易大臣福克斯在2017年曾表示,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离欧盟之前,英国要与这些国家复制这40个贸易协议。不过迄今为止,这个清单上只搞定了6个国家和地区。除瑞士外,英国只与智利、法罗群岛,以及东南非洲国家签署了贸易延续协议。此外,英国还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了相互承认协议(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即在一国合法销售的产品也可以在另一国销售。在2月13日国会辩论中,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就受到了工党国会议员的诘问,“为何自贸协定谈判如此拖延,未来如何定义英国与日本和韩国两大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
在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英国企业与日本、加拿大、韩国之间的贸易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届时,英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贸易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贸易条款而不是欧盟谈妥的自贸条件,对此,很多公司也深表忧虑。
(文章来源:凤凰网)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urrency/gbp/9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