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央行:当前中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

阅读 :

  央行昨日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亿元和1383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3069亿元。

  9月金融数据较8月出现明显回升,且普遍高于市场预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昨日召开的2019年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表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值得关注的是,昨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显示,9月CPI上涨3.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涨幅时隔六年再度进入“3”。对于CPI破“3”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发布会上表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CPI所有的相关指标都重点关注。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但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避免形成恶性循环,未来央行将密切关注包括CPI、PPI等各项指标的后续走势。

  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

  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5.7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921亿元。

  对于M2增速的回升,阮健弘表示,货币供应量增速回升是人民银行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政策力度松紧适度的政策体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适时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推动了M2的回升。

  交通银行(5.710,-0.01,-0.1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结合信贷数据,M2增速的回升基本反映了前期国内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初步成效。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全球增长放缓的降息潮背景,决定了国内货币政策有偏松调节的必要。

  社融方面,初步统计,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亿元和1383亿元。

  阮健弘介绍,从结构看,导致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多增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二是企业债多增。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6955亿元。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较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2.17万亿元,同比多4704亿元。四是表外融资减少的降幅明显。其中,委托贷款减少6454亿元,同比少减513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078亿元,同比少减358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224亿元,同比少减1562亿元。三项合计比上年同期少减1.0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社融统计口径发生细微调整。据阮健弘介绍,为了更好的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自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

  阮健弘进一步解释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在交易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都是用企业应收账款和小贷公司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这类ABS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性质与企业债券类似。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通过资产证券化就变成了金融公司的基础资产,符合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所以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未来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出是水到渠成

  今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新LPR已经历8月和9月两次报价,其中一年期LPR分别报价4.25%和4.20%,五年期均为4.85%,较此前LPR和贷款基准利率皆有下调。

本文标题:央行:当前中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 - 中国人民银行动态-中国央行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entralbank/pboc/125706.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