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对低利率环境表示担忧 投资者该注意哪些风险?
今年,央行降息潮蔓延全球,从发达经济体到大多数新兴国家,均陆续放宽货币政策。低利率环境之下,一种贪婪情绪在市场滋生,并野蛮生长。时至今日,央行们感到害怕了:低利率到底带来了多少风险?
近日,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在主题为“美联储就货币政策战略、工具和沟通框架评估”的讲话中表示,美联储正在评估经济如何对降息作出反应,并把对金融稳定性的担忧纳入美联储政策的考量范围。
而在稍早前,欧洲央行发布的半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也指出,低利率助长了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市场的冒险风气,由于资产被错误定价,未来欧元区的资产价格可能出现调整。
布雷纳德的发言和欧央行的报告,指出了全球各大央行的共同担忧——低利率(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负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变得极度贪婪,市场走到失控的边缘。这对于全球央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市场有多扭曲?
近期,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相继对当前不安全的投资行为发出警告,央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超低息资金正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分析指出,现在这种狂热的市场氛围和投资者的冒险行为,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何其相似:
从美国到日本再到印度,全球众多经济体的股市估值皆处于历史高位,但经济基本面却找不到可以支撑股市繁华的证据。瑞银首席执行官埃尔莫迪(Sergio Ermotti)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市的虚假繁荣印证了市场的自满,这可能就是低利率和负利率带来的影响。
债市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历史性的低利率正在扭曲市场。今年8月份,约有17万亿美元的全球投资级债券收益率跌至负区间(约占全球债市总规模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投资者已经不再理性,只会疯狂地涌入债市。虽然最近两个月负收益债券规模有所缩小,但债市泡沫化难题依然无解,欧元区不少国家的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仍挣扎在负区间。
较低的主权债券收益率损害了对冲基金的利润,作为回应,大量基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寻求更高回报。其结果是,在实体经济表现疲软的情况下,欧美房市也进入了与股市类似的虚假繁荣陷阱之中。分析师指出,考虑到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速极容易受房价调整的影响。
来自央行和投资大鳄的警告
正如不少外媒报道的那样,临近年底,全球央行都对其低利率政策所鼓励的冒险行为感到不寒而栗。为此,美联储、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德国央行近日纷纷向投资者发出警告:
美联储:与低利率相关的市场脆弱性有可能增加,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和继续监控。
欧洲央行:极低的利率以及大量投资者逐渐延长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期限,可能会加剧投资者的潜在损失。
瑞典央行:超低利率环境会导致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增加,以及资产价格被高估。
德国央行:低利率环境下,很多投资者专注于追逐高收益,这可能会让他们承担更大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大央行之外,一众投资大鳄、国际机构也对低利率环境和市场泡沫十分关注,并感到担忧:
债王格罗斯近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将会失效,各国央行也已经认识到超低利率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良方。格罗斯预测,泡沫不会无休止地增长,股市很快便会见顶,2020年美股将最多下滑10%。
IMF和IIF联合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低利率和高流动性根本无法帮助市场去杆杠化,反而导致债务飙升。IMF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债务水平已攀升至250万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两大组织认为,当年初经济陷入低谷时,各国央行非但没有反思政策制度出现的问题,反而加速实行宽松政策,终于酿成了现在的苦果。
各大央行后续还能作何应对
最后,不得不解答一个难题:既然各国央行对低利率环境下的风险感到担忧,那为何除了发出警告之外,它们几乎没有任何进一步行动呢?
事实上,央行们能做的确实不多。一方面,低利率虽然有其缺点,但由于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各大发达经济体通胀依旧低迷,各国央行似乎很难在此时提高利率。另一方面,各大央行能用的政策工具实在不多,调整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按兵不动、持续淡化未来降息预期,以及发出警告,成为央行为数不多的可行之举。
而为了摆脱低通胀对降息预期的影响,美联储甚至在考虑改变其货币政策框架。布雷纳德在周三的讲话中指出:
“美联储应该从一个严格的2%的通胀目标转向一个广泛的、灵活的承诺,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确保平均通胀达到2%。正在进行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回顾将于明年完成,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分析人士认为,这番表述的潜台词是:即便通胀率短时间内涨不上去,也别指望美联储会持续降息。美联储的关键表态,也有望让狂热的市场情绪有所平复。
和美联储相比,日本央行可谓独辟蹊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选择机智“甩锅”。黑田东彦上周表示,日本央行实施的超低利率政策造成的破坏性负面效应令央行政策制定者感到空前担忧和困惑。黑田东彦此举表明,为了解决刺激经济和低利率负面效应之间的矛盾,日本央行有意淡化其影响力,转而让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entralbank/othercentralbank/1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