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浪潮袭来 负利率阵营或继续扩大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75%-2.00%,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时间有可能比预期的更早。市场认为,美联储可能重启QE。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于2015年率先开启加息,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但今年降息+重启QE的预期意味着其货币政策转向。全球降息潮叠加重启QE,流动性宽松的闸门再次被打开,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负利率阵营进一步扩大。“负利率时代渐行渐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主要经济体的降息减轻了人民币汇率压力,由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调节打开空间。中国央行在8月、9月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显示了足够的“定力”,但未来仍有调降MLF、逆回购利率的可能。
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体普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降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成为各国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但自金融危机以来,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潜在风险也在增加,比如债务过高、过度依赖货币宽松等。
全球央行再扩表
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启动了各项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大幅降低基准利率),短时间内稳定了金融市场。而在利率水平已近零的情况下,为防止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还实施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典型的为央行购买金融资产(扩张资产负债表)向本国经济体注入流动性,史称“QE”。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总资产规模由危机前的112万亿日元扩张到目前的575万亿日元;同期欧央行总资产则由2万亿欧元扩张到目前的4.6万亿欧元。
自2008年11月起,美联储共进行四轮量化宽松,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从量宽前的9409亿美元扩张至2014年10月退出量化宽松时的4.5万亿美元。2017年开启缩表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收缩了约0.7万亿美元。
此前的2018年12月,欧央行为QE画上句号,购债计划落下帷幕。当时,市场机构预计,欧央行首次加息可能就在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也将迎来正常化。然而,市场等来的却是欧央行重启QE。
在欧央行重启QE之后,美联储可能也将会在资产负债表方面做出鸽派调整。在本次议息会议上,鲍威尔提到的“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时间有可能比预期的更早”引起关注。重启QE后央行资产负债表将再度扩张。
“当货币政策面临零利率下限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QE对稳定经济的效果更好。”李超表示,“但是如果QE释放的增量货币并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没有带来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而是更多的流入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带来国债收益率的下降,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形成负反馈。”
低利率隐忧
负利率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央行的政策或基准利率为负;第二个是债券市场负利率;第三个是存贷款市场利率为负。此前,欧洲和日本已经出现了央行政策利率为负、债券市场和存贷款市场部分利率为负的情况。
在今年的降息潮中,债券市场和存贷款市场利率为负的情况有所加深。比如9月16日欧洲央行存款利率跌至历史新低,为-0.5%;8月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史上首次跌至负值。
如果从2014年6月欧央行开启负利率算起,目前负利率已持续了五年。本次美联储降息后,市场预计:全球利率还将下行,利率水平将更低;未来负利率还将延续,甚至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负利率阵营。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Simon Baptis表示,如果利率长期保持在零以下,欧洲银行在10年内将无法全部保持盈利,银行合并、破产,及商业模式巨变都有可能会发生。
“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其特点是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称,“每次危机之后都会去杠杆、去债务,只有这次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的债务上升,而不是降低。债务很高意味着风险很大,这是全球面临的‘灰犀牛’风险。”
数据显示,G20实体部门杠杆率从2008年的201.3%增长到2018年的231.7%,十年间增长了30.4个百分点。
李超认为,目前欧日负利率的由来表象是欧债危机或长期通缩,但实质是生产要素困局导致经济低迷。通过负利率、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无法根本上解决增长问题,需通过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实现内生性复苏。
“保持货币政策的适当宽松已经是全球央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的共识,这也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节打开空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唐建伟认为,7月以来中国生产和需求放缓,三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贷款利率并轨后,利率传导渠道得以疏通,央行可以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报价利率下行,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8月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并未跟进降息;本次降息后,央行也并未马上跟随下调逆回购利率。对此,沪上某大型券商债券交易员表示:“在这轮全球主流央行的降息潮中,中国央行是少数没有降息的大国央行。这显得非常另类,显示出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定力很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centralbank/othercentralbank/12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