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元时代终结 世界将会怎样?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元不仅仅是美国的货币,而且也是世界的货币,全球的进口商、出口商、投资者以及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在使用它。
由于它承担的单一国际货币角色,美元成为美国的力量源泉,这是美国享有的“超级特权”。那么,试想一下,假如你明天醒来美元时代终结,世界将会怎样?
美元的“上位”
在过去1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储备货币。一战之前,英镑占据主导地位;在接下来至今的100年里,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时,以美国绝对经济实力来看,美联储就是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但此时的美国还没有执全球金融之牛耳的能力。
31年后,机会来临。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终于从英国人手中接过了这柄金融权杖,得偿多年所愿。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完全崩溃。
不过,美元反而借此完全放开了手脚。表面看来,美元地位是削弱了。美元持有者不再能够兑换黄金,但是全球商品交易与资本流动仍需进行。
在没有更好替代者的情况下,美元仍是无法回避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元作为计价、结算和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调节工具的功能依然无可替代。
尽管德国马克、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有所上升,但是谁都无法也不想承担美元的责任。德国专注于做大出口规模,日本也差不多,并不热衷于让本国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美元地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以美元纸币为本位的世界浮动汇率制大行其道。这期间,尽管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金融创新和各种金融工具,但美元仍是核心。
在美元本位下,美国欢快地玩起了赤字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闹得西方世界异常惊慌,但美国却趁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之机,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元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向世界拼命注水的美国也过起了债务经济的生活。
形象地说,在债务经济的框架下,美国即便不生产也不愁过日子。因为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用美元去国际市场买就是了;而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又可以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回流到美国,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支配的现金。
当然,美国出于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不会放弃实体产业的。但美国可以做到保留选择的权利。而缺乏本位币的国家,必须通过出口换汇,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而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
跌入了所谓的“美元陷阱”:如果中国和日本等国央行想要抛售部分巨额美国国债头寸,甚至只是表现出有这种意愿的迹象,这些国家的本币兑美元就会受此影响下跌。而这将迫使它们进入汇市干预,买入美元来防止出口受到巨大冲击。因此,这样的陷阱也使得这些央行不得不继续将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中。
所以,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只要外国政府和企业不放弃美元结算的偏好,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会有事。所谓的“还本付息”就是一种数字游戏。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
按照格林斯潘对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的解读:“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格老的意思非常明白,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元本位下的美国印钞他国买单。
美元为何如此任性
近半年来,美元汇率强势上涨。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由去年6月的100.76上升至同年12月的108.59。同期内,美元兑欧元、日元与卢布汇率分别升值9%、17%与61%。
美联储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势美元到底有多强,一骑绝尘的“独立行情”会持续多久。
美联储主席耶伦去年底就已挑明,未来两次货币政策会议不会加息。谨慎的美联储甚至表示,在何时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问题上要“保持耐心”。
但全球经济增长多极分化、货币政策南辕北辙的现实冷冰冰地摆在那里,而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做出的判断、对全球经济面临通缩威胁的思考,都左右着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涨跌,决定着全球资本的流向。
从经济形势看,美国可以直接拿来当作发达经济体的导航灯塔。此前发布的“褐皮书”报告说,美国经济依旧“适度”、“温和”增长,劳工部公布的失业率也降至5.6%,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更是称美国经济“翻开了新的一页”。
尽管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却对美国高看一眼,世界银行最新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增长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预估值为3.6%。
坦率地说,本轮复苏要弱于此前数轮扩张周期,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未明显改观,但山姆大叔现在的一切,都是在摆脱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这一语境下完成的,美国过去7年间向全世界证明了其经济韧性之强、活力之大。
这种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功能正是美联储力主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心所在。倘若对美国经济复苏缺乏信心,或许美联储还宿醉于数轮“量化宽松”的货币盛宴之中,根本谈不上为平稳加息拿捏分寸。
对于全球经济面临通缩威胁,特别是对美国的潜在威胁,美联储肯定有疑虑,但会不会为此推迟加息,还有待观察。
美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去年12月创下6年以来最大跌幅,但美联储更看重的、剔除能源和食品之外的核心CPI过去一年中依旧上涨1.6%。
标准普尔23日在其美国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将在年中正常加息。报告主笔人、经济学家潘戴指出,由低油价带来的低物价不会延缓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脚步。
值得一提的是,稳定物价与创造就业是美联储肩负的两大使命,政策逻辑大体以此为出发点。
在本次调整利率问题上,针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种种逆流”,美联储显然会有更多考量,比如加息推动美元升值后所产生的链式反应,再比如当前主要经济体进行政策调整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等。
总之,经济越来越好已为“强势美元”背书,而短期内低物价水平尚难更改美联储对于加息时点的判断,而真正的“加息时刻”要以更加全面的统计数据为后盾。
因此,美联储今年是选年中加息还是拖到年底,仅仅是时间早晚的区别,只要美联储造成的加息预期还在,“强势美元”就将保持坚挺姿态,对主要货币单边上扬,进而推动国际汇市重塑格局。
这种变化将对全球资本流动方向、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很多经济体复苏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全球经济版图将进入重置模式。
假如美元时代终结世界会怎样?
国际清算银行(BIS)银行部主管Peter Zoellner此前表示,虽然不会威胁到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但未来几年美元在全球各大央行储备货币中占比降幅可能多达10-15个百分点。
那么试想一下,假如你明天醒来,美元已经消失,世界将会怎样?我们是不是会过得更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认为,此答案显而易见,生活将变成一个巨大的跳蚤市场,就像你们当地的农贸市场,只不过卖胡萝卜的商贩不再用胡萝卜换美元,而是用它们换隔壁摊位的洋葱,或是找个没菜的厨子换把水果刀。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经济学家所说的“需求不偶合”——卖胡萝卜的也许不需要洋葱,等找到需要的人时,那些洋葱也许已经烂了。
这就凸显出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的便利性。因此,在一个美国不再拥有货币的世界里,人们会有使用其他国家货币的需求。
但是,只有另一个大经济体才可能满足我们的货币需求,仅有的其他潜在候选对象——欧洲和中国——都存在缺陷。
因此,在一个没有美元的世界里,发行钞票的权力不得不仅限于一批受到监管的机构——称之为银行。这就是南北战争之前货币开始流通的过程。银行印刷并出借刻有标记的“银行券”,州议会规定它们必须持有足以赎回这些银行券的黄金或有价证券。
可想而知,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州都能够严格执行它们的规定。而实际上一美元债券只值几美分。一旦出现挤兑银行券的情况,发行者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并非所有银行券都“生而平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由谁发行的。
在一个没有美元的世界里,每一家野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都会打造一个交易平台,推出一种能够标注价格、完成付款和收款业务的电子货币。
虽然早就有人尝试创造一种真正的电子货币,比如“比特币”,但一直难以取得进展。原因可想而知。既然可以虚构出一种特有的电子货币,那么也就可以虚构出很多种同样的电子货币,所以无法保证其他人会接受你所使用的那种特定的电子货币。
而且,此类支付系统的可靠性仅仅等同于这些企业的软件和服务器,而终端用户无法对此作出判断。另外,没有什么能确保你所积攒的电子货币能够保值,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交易平台的经营者发行更多电子货币。
假如人们担心自己的电子货币在贬值,就会一窝蜂地去把它们兑换成商品,但其他人会拒绝接受用它们来付款。整个系统就会走向崩溃。
这就是设立美联储的原因。它负责监管货币供应,也负责维系支付系统,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那样的动荡时期,它会提供支付系统正常运转所需的额外流动资金。它还负责审查银行,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储蓄保险,让人们感到更加安心,避免银行挤兑。
未来人民币将取代美元
事实上,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美国预算赤字的无限扩大,持有美元已被视为亏本生意。
世界货币史可以概括为一种货币取代另一种货币的过程,下一轮站在国际货币舞台主角的将是人民币。未来15年内人民币将取代美元,这是基于历史事实的推断,也是出于中国自身利益考虑的抉择。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博拉曼尼亚认为,人民币取代美元所需的时间将会快于美元取代英镑的时间。
因为,除了GDP规模,真正决定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指标还应包括该国贸易量大小、经常账户头寸以及储备货币多少等多方面因素。
时至今日,仅就贸易量而言,中国作为接棒者,已经比当年的美国更具优势。基于彼得森研究所的测算,结合经济、贸易、金融等多维度指标,中国的经济综合指标在2011年附近已经超越美国,15年之后,也就是2025年左右人民币取代美元地位绝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在东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人民币超越美元地位的迹象。通过对比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这两个时间段,可以发现东亚10种主要货币中盯住美元的货币由6个下降至3个。
与此相反,盯住人民币的货币由3个上升到7个。一升一降显示的是人民币在这一区域的地位正不断攀升。同时放眼世界其他地区,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联动性正不断提升,其背后原因是各国与中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有人质疑,最近中国周边国家增加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数量,其主要动机是出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未来一旦这种升值预期降低,各国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兴趣有可能降低。
实际上,在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过程中,美元的波动性贬值也确实曾经造成部分国家减少美元在其储备货币中比例,但这只是短期震荡,总体趋势仍是美元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类似的道理,未来即使人民币出现小幅贬值,造成周边国家部分减持人民币,这也仅仅会是短期波动现象,无法影响到长期发展趋势。
渣打银行在新加坡的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事务全球主管朱卡-菲尔曼(Jukka Pihlman)在南华早报的报道中说,“至少40家央行在人民币中有投资,还有更多央行也准备这么做。这使得中国大陆的货币走在一条甚至在能够全面自由兑换之前就具有储备货币状态的道路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指出,美元依然是全世界最被广泛持有的储备货币,截止2013年结束的时候占据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接近33%。不过这个比例相比2000年时候的55%已经大幅度减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没有说明以人民币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的比例,但是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储备中的“其他货币”比重相比2003年增加了接近400%,而发达国家的这个类别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有200%。
朱卡-菲尔曼还指出,这个进程还在加快中,“越来越多央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他强调,“因为很多央行已经在其中有投资,人民币实际上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甚至在能够完全自由兑换之前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他强调,那些可能在未来增加人民币持有规模的央行应该是那些“与中国有紧密贸易关联”的国家,还有那些外汇储备规模相对较大,出于回报相关的理由需要对其进行多元化的国家。
朱卡-菲尔曼说,“对很多央行来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对此足够满意,才会开始在这种货币上进行投资。”
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曾说,“美元的统治地位是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看起来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假如俄罗斯放弃使用美元
因乌克兰危机爆发,和随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美俄关系陷入冷战以来的最低点。
普京顾问谢尔盖.格拉乔夫宣称,倘若美国果真实施制裁,俄罗斯将放弃使用美元,并转而创建自己的支付系统,俄罗斯银行业和企业将不再偿还美国贷款。
然而更多分析家认为,俄罗斯也好,卢布也好,都缺乏“去美元化”的底气。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在21世纪最初十几年里,俄罗斯事实上是“美元经济”最大的受益国之一,依靠“石油美元”,俄罗斯在2000年至2010年间累积了7850亿美元的石油贸易顺差,俄罗斯目前占世界第三位的外汇储备,可以说是靠“油气”和“美元结算”这两条腿,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正如俄罗斯复兴资本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万.查拉科夫所言,俄是一个已经习惯于靠,贸易盈余生活的国家,其经济结构畸形,苏联时代沿袭的重工业元气大伤,轻工业和现代高科技产业一直是俄的弱项,第三产业也刚刚起步,石油、天然气和军工产品出口是俄的经济命脉,而这些都严重依赖于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一旦“去美元化”,在高度杠杆化的全球能源市场上,俄罗斯这条无论如何“瘸不得”的经济支撑腿,就会被美元“金融大棒”反复敲打,而毫无还手之力。
欧盟、中国等俄罗斯能源输出目的地出于自身考量,并非不可能接受其它结算方式,但其出发点必然首先是“利己”的,一定规模的本币结算,只有在贸易总量相对平衡的状况下,才可能做到互利,而这恰是上述俄能源进口大户所不具备的。
更重要的是,尽管相对于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卢布是更为国际化的货币,但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畸形,不论独联体、“欧亚联盟”或俄罗斯本身,都无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均衡,构建一个足以支持独立货币体系的“内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卢布不可能在国际流通领域获得欧元、甚至人民币那样的青睐,俄的贸易伙伴也不会在美元和卢布结算间选择后者。
“美元仍然处于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在国际经济当中处于主导地位。比方说像很多非洲国家只接受用美元支付,如果你不喜欢这样一个事实的话,你就得让自己的货币国际化而且强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改革:亚洲金融与贸易的新格局”分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假如没有美元,世界会怎样?”经过一番肆意畅想之后,艾肯格林发出相似的感慨,“批评美元的人现在得到了一个大肆嘲笑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school/fxstory/2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