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与经济数据解读(一)
对于很多外汇和黄金投资者来说,他们进入了一个经济数据的海洋,他们无法系统的来学习和理解这些数据,并在投资的过程中得以运用。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这些数据是外汇投资者特别是短线交易者的一大法宝。而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很难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数据。对于黄金投资者来说,由于外汇市场和黄金的密切相关,特别是美元和黄金的负相关的关系,亦是需要关注外汇市场的数据。
汇率决定理论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经济、金融和政治背景下对当时的汇率机制的最充分、最有效和最接近的描述。由于经济、金融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原有的模式以及相关的边界条件需要重新界定,从而出现了新的理论。尤其是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化、金融一体化浪潮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浮动汇率体系变得更加复杂,瞬间万变。
在实际市场操作中,对基本经济因素的分析,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国反映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来进行的,在当今世界,美元仍然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因此美国的经济数学对市场的影响最大。各国投资者都关注美国的经济数据,以把握投资的时机。一些重要的美国经济数学常常均在夏令时纽约时间8:30公布,因此,对亚洲地区的外汇和黄金投资者而言,常会因为等数据公布而工作到深夜,即常说的“等数据”。下面以美国常用的经济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可以分为3类: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汇率决定理论本身很复杂,而且在学术界有颇多的争议。本文只限于阐述传统的汇率理论对于我们市场参与者的指导意义。笔者农民出身,大学时期学的是机械工程,但尝试用经济学的理论来给予外汇投资者,意欲抛砖引玉,文中不妥之处,望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购买力平价
1. 理论阐述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指汇率取决于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比,即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假定世界市场是统一的,那么在不同国家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应该趋同。绝对购买力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即使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很快,但统一的全球市场仍远未建立。
例如“巨无霸汉堡指数”:一个巨无霸汉堡价格在美国是2.49美元,在中国是10.5元人民币,那么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 1$=4.22 CNY (10.5/2.49)。这是一个简单化的例子。
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出,由于各国间存在交易成本,同时各国的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这种理论认为,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则本币会贬值。然而,由于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商品分类的主观性和差异性都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甚至是对购买力平价的扭曲。这种理论在检验的过程中主观性太强,在理论上假设过于严格,因此只能是作为决定中长期均衡汇率的参考。国际上,有的学者根据购买力平价认为人民币需要升值36%甚至50%以上,这难以令人信服。
绝对购买力反映了汇率的决定基础,是汇率的理论上的基础,抛开各种其它因素的影响,购买力应该是两种货币交换的基础。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产品和价格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很难绝对地确定两种货币的汇率比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反映了汇率的变化趋势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或者说与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可以动态地反映汇率的走向,但是基期汇率水平的确定是个问题。物价水平主要决定于供求关系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供不应求时,物价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物价就会上涨。
2. 经济数据解读
货币具有的购买能力也称为对内价值,相当于物价的倒数(物价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反之亦然);以另外一国货币表示的本币价值(间接标价法)即为汇率,这也被称为货币的对外价值。理论上货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
汇率是一个国际货币对外的价格,而通货膨胀水平是关系到一国货币对内的价值。从长期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该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购买力。所以,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特别高的话,那么该货币必然贬值。但是,如果只是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且央行可能加息的话,那么根据下面即将阐述的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该国货币可能升值。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7年7月18日举行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2008年美国经济将略有回升,通胀将逐渐减退。伯南克认为,今年后几个月和2008年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将逐步减退。但对食品和燃料的价格上涨,他也表示了担忧:如果能源价格能如现在预期的那样出现回落的话,未来几季整体通胀率应该能接近于核心通胀率,但如果食品和能源价格推动通胀率升高并影响到居民对通胀的长期预期,则实现价格稳定目标会比较困难,且代价较大。
涉及到该理论的主要为通货膨胀方面的数据,涉及到通货膨胀方面的数据,主要有下面四个,即GNP价格平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个人支出价格指数PCE。更为重要,美联储更为关系的是扣除易于波动的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数据,包括Core CPI, Core PPI, Core PCE,
1) GNP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则代表了官方对上季度价格水平变动的度量,反映了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常为市场所关注。
2)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消费物价指数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即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CPI大幅度上升,从短期看,有助于利率上升,从而支持汇价坚挺;从长期看,实质上是通货贬值。
消费物价指数由美国劳工部每月公布。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种是职工和工人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另一种是城市居民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由于CPIU指数统计的范围是CPIW的两倍,它反映消费物价的参考性更高,因而深受市场人士的重视。
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用于度量通货膨胀水平。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一般说来,当CPI增幅大于3%时被称为通货膨胀,当CPI增幅大于5%时,则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计算CPI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够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调查成千上万个家庭和个人前两年购买消费品的比重来确定的。这些权数每两年要修正一次,以便保持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权数与居民变化了的消费偏好相一致。如2006年美国的CPI权数的构成为:居住类(包括住宅建筑、燃料和公用设施、家具与房屋维修)权重为42.1%、食品与饮料为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与交流5.9%、其它商品和服务3.8%等。可见,在美国居民居住类消费权重最大,超过了四成;其次是交通运输、食品和饮料。这三者所占比重达到了74%以上。
3)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英文缩写为 PPI ,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最终产品PPI 的月度变化情况。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加大,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 “ 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 ” ,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在美国,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资料搜集由美国劳工局负责,他们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大生产厂商搜集资料,搜集的基准月是每个月包含13 日在内该星期的 2300 种商品的报价,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态,为方便比较,基期定为 1967 年。
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生产物价指数反映上个月的商品生产成本,显示生产原料价格变化状况,从而可以据此预料未来消费价格变化的趋势。该指数的上升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当然,由于指标未能包括一切商品折扣,所以有时会夸大物价上升的速度。
生产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可以传导到消费者物价指数。
4) 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PCE)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与消费物价指数相似,个人消费开支是一项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报告(实际上是个人收入报告的一部分)。是衡量消费货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一个指标,包含实际及估算家庭开支,也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及服务数据。
在美国,一般以劳工部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长率作为观察美国物价变化的指标,一般公众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更为了解。但美联储每半年向参、众议院报告时,则使用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增长率作为物价变动的指标。可见,后者是联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美国的PCE指标每月随美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个人收入和支出”报告一起公布。这是关于GDP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消费支出的价格指数,同样分为整体和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指标。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school/fundamental/3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