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面纱论
什么是货币面纱论
货币面纱论早期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是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斯密、李嘉图、魁奈等人倡导。
货币面纱论的基本观点、主张认为“商品-货币-商品”的实质是商品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媒介,因此他们把货币的职能归结为流通手段,认为货币经济只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薄薄的“面纱”,对实物经济不发生实质性影响。
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school/basic/5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