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
货币兑换分三个层次: 一是不可兑换, 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三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货币可兑换进行了界定,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中规定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具体要求, 归纳起来是: 第一, 各成员国( 或地区) 未经基金组织同意, 不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定; 第二, 不准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多种汇率措施; 第三, 任何一个成员均有义务赎回其他成员国持有的经常项目下本国货币的结存, 即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求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 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1996 年人民币已实现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然而我国的国际贸易、投资规模迅速增长,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都从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
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国际经验表明, 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 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在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下, 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国家对市场行为主体持有、使用外汇还存在着诸多限制, 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 汇率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 将会导致外汇供求的失衡和外汇市场的混乱。
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也尚未完全市场化, 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 资本项目开放以后, 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 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 冲击国内市场, 诱发通货膨胀; 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 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 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
2.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几年来,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使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开放资本项目, 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 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 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金融机构类型单一, 垄断性强; 金融产品种类稀少, 交易量小,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金融机构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 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 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
4.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活力。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普遍低效, 目前处于转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亏损面相当大, 由于企业缺乏自主权、经营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 企业尚不具备灵活的机制来适应资本流动、资本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薄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倾斜政策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扶植, 但是企业在国家的“保护伞”下会变得更加软弱, 同时, 这样还会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 加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
第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基本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于1997年制定了《金融服务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本国所有金融业务要对外国资本开放;实施国民待遇,外国公司也享有与国内公民同等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向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公布一切有关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并不得对任何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有规模、数量方面的限制。近年,有关条款对外汇资本流动和汇兑便利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和要求,敦促成员国重新审视并放松那些可能实质性阻碍外资金融机构有效进入市场的资本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写进章程。我国将在2005年之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全方位的服务业务,并允许外资银行在2005年之前开办人民币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资本项目的管制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同时也使以限制货币兑换和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第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要求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也要求一个自由宽松、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
第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意味着政府对开放型经济的驾驭能力日益增强,并树立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良好形象。
第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加入WTO后,我国开放了银行、证券、保险、商业、中介服务等领域,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增加,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等形式以外,发行境外债券和股票等筹资数量有明显上升。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快速上升及流动性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2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这五年中,我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7.7%。一国货币币值稳定与否,依托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正是建立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的;我国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865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891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亿元。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使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对外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所占的份额在世界上排名第十,经过1997年至2002年五年的努力,我国进出口的份额已跃居世界第五,强有力的进出口态势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相当规模。至2002年年底,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已达3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居民手中还拥有外汇储备800多亿美元,企业手中还拥有外汇储备8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丰富、金融政策稳定、物价低位运行等因素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人民币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已经是一种区域性的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人民币的地位会更加提高。现阶段必须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宜过快。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宜过快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自身实力所限,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国际支付中的硬通货。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与我国对外贸易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了对外贸易总额的70.1%,而且几乎都是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地区。根据外汇交易的不对称规则,双方交易将使用强势货币,除了马来西亚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地位都比人民币要高。我国与他们交易时,多数只能以对方国家货币结算,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因此,我国企业就不能在国际贸易中以本币进行交易,不能将外汇风险转嫁,也就没法得到外汇风险降低的好处。这样的自由兑换只会使投机增加,而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第二,监管体制不健全。我国现在虽然对经济项目放开,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对外汇实行统一管理,所以监管压力很小。资本项目更是由国家逐步审批、计划控制,几乎不需要监管。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并不是成立一个监管委员会就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整套体制的建立,完整的监控、预警、反应机制。这不仅仅要求中央银行的能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相关经济体制完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表面上看,这场危机是由国际游资在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上投机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是由于东南亚各国房地产过热,产生巨额泡沫经济,导致汇率被完全高估,从而使得国际游资有机可乘。其症结就在于监管体制不健全,由此对比我国情况,我们只能说,现在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金融风险是巨大的,只会产生更大的危机。
第三,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旦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那么在资本项目下我国对外债的管理也将放开这样就增加了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比如,当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政策,使国内利率提高时,国内银行和企业可以方便的从其他国家金融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国内的高利率而大量涌入,这就削弱了紧缩的效力。
反之,当国内为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时,国内、国际资金又因利率低而流向其他国家,这也会使货币政策难以达到目的。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的利率仍然没有市场化,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更加不规律和不可预计的。
第四,微观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微观经济基础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内企业在空前的同业竞争压力面前能否生存,也关系到与其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由此影响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能否正常推进。通常来看,微观经济基础是否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企业部门是否具备了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企业能否对利率、汇率等价格信号做出正常反应。而我国企业产权不明晰,政府行为干预严重,自身积累率低,对银行信贷资金过度依赖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与中国改革与发展光明的前景和坎坷的道路一样,我们可以预见在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道路上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人民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需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作为前提,人民币的可兑换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本文地址:https://www.waihuibang.com/fxschool/basic/55870.html